《陈氏太极拳图说》心得 原创 高启武 绘图 高君炜
《陈氏太极拳图说》(如下简称《图说》)是一代宗师陈仲甡(1809—1871年)之哲嗣陈鑫(1849—1929年)先生所著。先生之父“平生战功累累,啧啧人口其毫发细微之动两足底各个部位皆须有相应感觉才是。陈氏太极拳这种种“圈”即拳中“以气运(依愚理解这里所说之“运”,是运动、催动之意。)身”之内功功法。
在伏羲八卦方位太极图中我们能看到,圆图中分为黑白两大部分,若以黑为阴白为阳,则中间之圆即为无阴无阳无极和合之太极。在这一图上方,乾卦最外面左侧逐渐增长之黑色是阴初生之处,其历经兑、离、震三卦到坤卦,黑色之阴由初生之微,逐渐到坤卦黑色纯阴旺极之著;而此图坤卦下方白色空间即是黑阴旺极白阳初生之微,白色之阳由初生之微,历经艮、坎、巽三卦到乾卦,逐渐到白色纯阳旺极之著。同步,在此初生黑阴之里侧白色纯阳旺极之著,亦历经兑、离、震三卦到坤卦,由旺极之著逐渐到坤卦白色纯阳衰尽之微;同步在初生白阳之里侧黑色纯阴旺极之著,亦经历艮坎巽三卦到乾,由旺极之著逐渐到乾卦处黑色纯阴衰尽之微。
这样看阴阳皆是由外初始而生,逆时针旋转一百八十度到其旺极之著;接着阴阳各自由此旺极之处继续逆时针旋转,则逐渐由外向内到一百八十度衰尽之微。固然,依次同样道理,亦可理解为阴阳皆是由内初始而生,顺时针旋转一百八十度到其旺极之著;接着阴阳各自由此旺极之处继续顺时针旋转一百八十度,由外而内消减至各自衰尽之微。
在图中阴阳相反相对,阳尽之处阴生,阴隐之方阳现。纯阳乾卦旺极之处上有黑阴始生之微,下有黑阴衰尽之微;纯阴坤卦旺极之处下有白阳始生之微,上有白阳衰尽之微。在由乾卦起过中心至坤卦这一条直线上,同步具有阴阳初生之微、衰尽之微、旺极之著这六种变化。此则为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互寓。即黑阴旺极方之始终均有一点阳微存在;白阳旺极方之始终亦均有一点阴微存在。真可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可见阳非太极、阴亦非太极,太极非阳非阴,却又须亦阳亦阴、阴阳和合为一方可谓太极。故才有孔夫子“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周莲溪周子“阴阳一太极也”之说。正是因此,陈氏太极拳规定练此拳须内(阴)外(阳)相随、表(阳)里(阴)合一、快(阳)慢(阴)相间、刚(阳)柔(阴)相济,其所宗即是太极、《易》理中阴阳运用之法则。
同步陈氏太极拳视练拳者整个身体互相关联为一种太极之圆,而四肢乃至手指、脚趾又到处皆是一种个太极之圆。请注意,此圆非身肢有形所及之圆,是指体内“中气”充盈,无凹凸、缺陷、断续,所用之意无过不及,则阴阳和合而成之太极圆,其即大道之形、亦即太极之体,“放之则弥六和,”(《图说、太极拳推原解》)可谓大则无其外;“卷之则退藏于密,”(同前)此又可谓小则无其内。体内中气“随意所之,意所向,”周流行六虚而无所不及,方可称之为圆。先生在《图说、附中气辨》云:“中气是气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中气者,太和之元气。即中庸所谓不偏不倚而平常之理宰乎不刚不柔至当却好之正气。
”先生文中所言之偏、过、刚皆阳也,倚、不及、柔则皆阴也。而陈氏太极拳所练之气非阴非阳,然却亦阴亦阳,实是阴阳对等、匹配和合,故称至当却好而谓之曰“中气”。
正如三丰祖师所云:“守其清静自然是为勿忘。”(《道言浅近说》)“守”即为有、为阳,;“顺其清静自然为勿助。”
陈氏太极拳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