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知识点归纳
聊斋志异的知识归纳
1. 《促织》
《促织》写明朝宣德皇帝好玩促织(蟋蟀),责令地方上每年给他进贡,致使促织也成了可居的奇货,“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华阳县有位叫成名的人,因为交不出应征的他放在火床上,“骨肉焦黑,苦不得死”。
冥王问他:“敢再讼乎?”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必讼!”冥王又命令把他锯成两半。虽是“痛不可禁”,他却“忍而不号
”。
他的这种精神使得行刑的小鬼也不由地发出“壮哉此汉”的赞叹。冥王没有办法,只好又来软的,叫他回到阳间,答应让他发财,给他增寿,并当场把这些写在生死簿上。但他毫不动心,终于在二郎神那里告了一状,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种歌颂被压迫人民对恶势力的抗争的作品,还有《商三官》《向杲》等。
5.《崂山道士》
《崂山道士》写一个慕道的王生往劳山拜师学道,却又受不了山中艰苦的劳动生活,终于半途而废。
临行前,他请老师教给他穿墙之术,老师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告诉他,法术不能乱用,否则就不灵了。他回到家里,却马上向妻子吹噓自己的本领。妻子不信,他便当场试验,结果一头撞在墙上,额头上鼓起一个大包。作者在篇末说:
“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
显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就是要讽刺王生这一类喜高名、好卖弄,却又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去学一点真本事的人。
这类故事总结了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还有《种梨》《画皮》《瞳人语》《狼》等。
聊斋志异的作品概述
《聊斋志异》,简称 《聊斋》,俗名 《鬼狐传》,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为蒲松龄
书斋名,“志”为 记载、 记录,“异”指的是 奇闻异事,因而正如书名所说,其中记述的都是民间或作者虚构的荒诞、离奇的故事。
《聊斋志异》共有短篇小说431篇,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其内容大致有四类:
1.
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这类故事在《聊斋志异》里为数最多,也是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如《婴宁》《青凤》《连琐》《连城》《鲁公女》等。此类故事情节大多为富有才情的书生或公子在打发孤独寂寞的读书生活过程中,偶遇由鬼怪狐妖幻化成的美貌女子。两人一见钟情后,由于各种原因又暂时分别,此后历经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有学者指出,联系蒲松龄的个人生活情况,有理由认为这正是由他自身孤独寂寞的际遇而产生的幻想。蒲松龄大半生都是离妻别子,孤身一人在缙绅之家坐馆教书。他在长期寂寞孤苦的独身生活中产生了希求艳遇的幻想。然而他的这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便假借鬼狐故事聊以自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故事虽然在情节上大致相仿,但塑造的人物形象却各有千秋。婴宁天真无邪,青凤温柔羞涩,连琐才华出众……均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们一般都是鬼狐仙怪,却无妖鬼之气,而是“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在她们身上寄予了作者对于理想女性和理想爱情的向往。她们不外乎都是才貌双全,温柔良善,坚贞而痴情,具有女子优良的品行。她们选择爱人,也不以身世门第论高低,而是重在以才德取人。最重要的是,她们能够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作自我牺牲,冲破现实的层层阻隔,最
聊斋志异的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