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镇泰山村
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泰山村景区位于107国道龙湖镇西3公里,距郑州市15公里,机场20公里,新郑22公里。黄帝会盟、百业拜祖、百姓祈福、美女岛、马武庙、观音禅寺、千年古槐、溱水源。
景区看院的建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学习、健身、娱乐的场合:图书室为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陶冶思想青草提供了良好环境;多媒体教师运用电教设备给群众简介国内外时事、收看科普知识讲座;文艺舞台有效的丰富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村民参与踊跃,组织管理科学,活动开展有序。
李诫墓
900近年前,有一种人编了一部书,古往今来编书写书的人多了去了,但这个人的这部书却成了建筑界的黄钟大吕,以致于如今全世界从事建筑的人几乎没有不懂得这部书的,而学习东方老式建筑者,更是从研读这部书开始的,涉及今天可以把东方古典建筑诠释和再现得非常明白的日韩人。
由于,在中古社会,可以把建筑从科学到艺术讲的全面而透彻的,也只有这部书,罗马人倒是写过一本《建筑十书》,但所谈多但是是如何使建筑更加结实而已。
这里所说的是李诫和她的《营造法式》。
李诫墓位于新郑市龙湖镇于寨村西约200多米。11月被新郑市人民政府发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诫(约公元1060~11),北宋建筑大师,字仲明,新郑市龙湖镇于寨(北宋属管城)人。出身官吏世家,父李南公官至户部尚书。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李诫始任郊舍斋郎(办理社稷祭祀事务的小吏),后任曹州济阴(山东省荷泽)县尉。宋哲宗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李诫入将作监(掌宫殿、城郭、舟车营造之机构),历任少监和将作监。曾主持营造许多宫殿府邸寺庙城门等大型土木建筑工程。因专著《元佑法式》,内容不全,用料挥霍,哲宗又命李诫重新编修《营造法式》。李诫详阅古典《考工记》、《唐六典》、《木经》诸书,访问当时名工巧匠,结合自己建筑实践,分析比较多种营造方式的优缺陷,于11重新修成《营造法式》,于11刊行。
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共36卷,357篇,3555条。全书共分五大部分:一、释名,对建筑工程中所用术语和构件名称作了统一的解释,并对工程中常用的数据作了统一规定。如规定圆周率为22/7;。二、制度,列举多种建筑工程的施工制度和操作规程,涉及壕寨、石作、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泥作、彩画作、窑作等13种、120项工程的尺度原则和操作要领,提出一套木构架建筑模数设计措施。三、功限,对多种建筑工程和构件所需的劳动定额作了具体规定。按照工匠的技术水平、时间长短、木料的软硬、取土的易难,做到因人、因时、因地灵活掌握。四、料例,对多种工程与构件所需材料的规格、数量作了明确规定,这样便于掌握工料的使用和工程质量的检查,避免挥霍和舞弊。五、图样,对建筑的木质构件、屋架、彩画、油漆、装饰等都配有具体图样,既有工程图,也有彩画画稿;既有分件图,也有总装图。图样细腻逼真,丰富多彩,弥补了文字论述的局限性。
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不仅是北宋官修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专用书,并且对后世建筑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不愧是国内流传下来的古代建筑最详尽最全面的一部建筑鸿典。
李诫博学多才,工大篆,善绘画。著有《续山海经》十三卷、《古篆说文》十卷、《琵琶录》三卷、《续同姓名录》二卷。
荆王石塔
荆王石塔位于新郑市龙湖镇荆王村东,建于宋代,原有二座石塔,造型、高度、层数相似。东西相距15米,东边的一座在文革中被扒毁。现仅存西边的一座。
该石塔是一座四角七级密檐式仿砖木构造的青石塔,平面呈方柱形,,,南面凿有高38厘米、宽29厘米、深20厘米的长方形佛龛,佛龛左右及门额上有人物浮雕和铭文。铭文笔迹因年代风化,剥落极甚,难以辨认。自底层向上每层高度和边长逐级递减而内收,各层形制相似,塔刹系直径为30厘米的青石莲花形顶。该塔制做巧妙,造形美观,是石雕建筑的优秀代表。塔东南不远处,还存有一种龟驮大石碑。1982年1月5日,该塔被发布为新郑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郑州老八景 梅花繁育的天堂
“梅峰远眺”中的梅峰,即郑州西南15公里处,今归属新郑龙湖镇的梅山。民载:“(梅山)高数十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周数里,筋石肤土颇雄厚,郡之镇山也。”又说“其脉来自嵩岳,经密县皆为石山,至北脱为土,隆然突起,状似乳形,为一郡之望。西南诸岗岭多源于此。其称未详,或谓旧多梅花故。山之颠有庙二:一曰三皇庙,一曰碧霞元君庙。”
梅山高约300米,面积4平方公里。
明末清初,因交通不便及战事频仍诸多因素,除土
龙湖镇休闲的好去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