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罗汉十八手
陈钢 少林罗汉十八手是少林拳术中最著名的拳法之一。据《少林寺拳谱》记载,远在隋时,少林寺武僧就根据十八罗汉铜像造型创了一路拳法,称为十八罗汉手,后来逐渐演化,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不同练法。
本拳为其中上品,。
上动未停,右脚向前上步,右脚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箭步;身躯随之左转,同时右肘向上提起,稍微超过肩高,从上向前、向下绕环压下;眼视右肘(图11)。
〔要点〕
上步、转身、绾肘的动作须同时进行,肘向前下压时身躯要稍作前俯。
九、翻身马步磕打(僧敲钟)
身躯直起,右脚离地屈膝在身前提起(图12)。
左脚蹬地跳起,身躯随即从右向后翻转,右脚落在左脚起跳前的部位。
在右脚落地之后,左脚随之在左侧落地,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在跳步翻身的同时,左掌松开右拳,由右臂上面顺肘关节绕向肘下,臂外旋使掌心翻转朝上;右拳则从左臂里面向上、经额前绕出左臂向身前绕环,直臂磕打,拳心朝上;眼视右拳(图13)。
〔要点〕
翻身的时候,身躯应稍向左倾斜,绕着身体的斜线轴向上、向后翻转,不能做成绕着身体的垂直轴向后转。翻转两脚落地成马步的时候,右拳即完成磕打,不能在马步形成之后才磕打。磕打时左掌托在右臂肘的下面,左上臂贴靠身躯肘尖朝下。右拳的高度与额齐。
十、马步托掌冲拳(巧纫针)
右拳从左掌上面抽回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左掌贴着右臂下面向前直臂伸出托起,臂内旋,拇指张开,虎口朝上,掌心朝前;两腿随之微向上起,身躯微向右转;眼视左掌(图14)。
上动未停,右拳从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同时,左掌屈肘收于右肩前,拇指仍张开,掌心朝右,掌指朝上;身躯转正,两腿屈平,眼视右拳(图15)。
〔要点〕
抽拳与托掌,冲拳与收掌,均须不分先后地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托掌的高度与额齐,冲拳的高度则与肩齐。在两臂前后移动、身躯微转时,应注意保持身法的直背塌腰和沉肩。
十一、右弓步格挡冲拳(一条椽)
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掌变拳,臂外旋,以前臂桡骨一侧从右肩经脸前向左绕行格挡;与此同时,左脚尖外展,身躯左转向东,右腿随之伸直;眼视左拳(图16)。
上动未停,右脚向前上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箭步;同时,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则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17)。
〔要点〕
左拳向外格挡的时候,拳的高度以腕关节与前额齐平为宜;右拳向前冲击的时候,两肩须向下沉劲,臂肘不要僵硬;两拳的一收一冲要同时用力,快慢一致;向前上步的时候,屈膝之腿只可微向上站起,不可起得过高,要基本上保持着前进中的水平线。
十二、左弓步格挡冲拳(一条椽)
右腿微向上站起,右拳臂内旋使拳眼朝下,从前直臂向下、经腹前屈肘向左胸部弧形绕环抄起,拳眼转为朝上;随即以前臂桡骨一侧向上经脸前向右绕行格挡,拳面朝上;眼视右拳(图18)。
上动未停,左脚向前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拳则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19)。
〔要点〕
与前动右弓步格挡冲拳同。
十三、挂退勾踢(金钩挂)
左腿向上站起,仍保持屈膝;右拳变掌,从右腰侧直臂向下、向后再屈肘向上、经头顶上方向前弧形绕环,身躯随之左转朝向正东,左拳则变掌屈肘举于胸前右臂下面,两掌上下交叉,掌指均朝上,掌心均朝外;在两掌交叉的同时,左脚尖外展朝向东北斜前方,右脚离地在身后屈膝提起,脚尖朝下(图20)。
上动未停,两掌一起从胸前直臂向下、向左右两侧分开平举,左掌掌指朝上,掌心朝前,肘微屈;右掌则五指撮拢成勾手,屈腕使勾尖朝下,肘伸直;与此同时,右脚脚尖勾翘,从身后向外、向前、向下、向左前斜方摆腿钩挂踢起,在经过正东前方地面向下摆踢时以脚跟擦击地面,在踢至左前斜方时脚跟高与腰齐;眼向前方注视(图21)。
〔要点〕
,必须是从后向外、向前、向左的半圆弧形线路,首先使髋关节外展将小腿摆向外侧方,其次使小腿向前下方摆动用脚跟向左擦击地面,而后屈大腿使小腿向左前斜方摆起。
,应将踝关节向内翻、脚尖勾紧,使脚的外侧边缘朝向正东前方、脚尖朝左。
,防止僵硬。
十四、缠腕马步冲拳(扭缠丝)
右腿屈膝在身前提住,右勾手变掌,从右侧直臂向下再由腹前屈肘向左、向上弧形绕环抄起,在胸前使掌指朝上,掌心朝外,拇指
少林罗汉十八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