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生产技术规
程
DB51
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The Producing Technical, 然后于土面上浇撒适量水或清粪水(由畜粪尿和水以1 : 3比例混合,以下 同)。
川贝母一年生和二年生种苗不需翻挖。在其生长期每10 d施用一次清 粪水,每亩用量为750 kg—1250 kg。表层土壤干燥时需及时浇水,保持土壤 湿润。
8月—9月倒苗后,采挖川贝母时,挖出2年生的川贝母鳞茎进行移栽。
用浓度为50% h—2 ho
消毒鳞茎及时回栽至前茬作物为非川贝母的地块,每亩用量50 kg—60 kg。将鳞茎顶部(心芽)垂直朝上,均匀地摆放于槽底, cm— cm,然后用土将鳞茎覆盖,抚平表层土壤,施以清粪水,用量为650 kg—900 kgo
开挖排水沟防涝。在整个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捏能成团,至50cm高处 落下能散开。
注 文档仅供参考
川贝母生长期内的肥料施用应符合DB51/338的规定。
在出苗前及地上部分生长旺盛阶段施肥。土壤湿度大时直接播撒;湿 度小时将其溶于水或清粪水泼撒。一年生和二年生川贝母地块每年每亩施 kg— kg, kg— kg, kg— kg;同时配合适用磷肥和钾肥:每 kg - kg、 kg - kg;当川 贝母植株生育不良、叶片发黄时,应适时喷施叶面肥,以速效氮磷钾肥为主, %-%。
、保温管理
第一年及第二年荫棚透光率为20%—30%;第三年透光率为40%。四年 以上可采用与其它较高大植物(如胡豆、火麻等)套作的方式调节光照强度; 遇气候异常炎热可另采取遮荫措施,荫棚透光率以70%为宜。有条件的地方 越冬及初夏温度开始变化时,经粉锈灵杀菌处理后的树叶均匀撒于土面上, 厚度约2 cm。
在杂草高度约1 cm时及时拔出。
每年秋季倒苗后10 d左右,将鳞茎挖出,经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 h—2 h后,对其进行分级栽种。具体要求应符合 。
注 文档仅供参考
鳞茎鲜重
g
栽种深度
cm
亩用量
Kg
<2
3
50
2〜5
5
100
分级栽培操作与二年生和三年生鳞茎的操作相同。具体要求应符合表
。
鳞茎鲜重
g
栽种深度
cm
亩用量
Kg
2〜5
7
80
5〜8
9
200
8〜20
14
400
20~50
16
500
鳞茎翻种培土完毕后,用处理后的树叶覆盖越冬。
农药使用应符合DB51/337规定。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 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原则。
病害
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锈病、白腐病、立枯病等。
防治措施:(1)轮作、高畦种植;(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杀菌处理 后的树叶作为覆盖材料。
虫害
主要虫害有地虫、蛴螬、线虫、老母虫、金针虫等。
注 文档仅供参考
防治措施:在每年初春整地时,每亩施用约150g辛硫磷与腐质土充分拌 匀。其它防治措施参见附录A。
鼠害
主要鼠害为高原鼢鼠,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
6采收与采后处理
以栽培三年(松贝)至5年(青贝)采收为宜。
每年8月一9月,在鳞茎饱满、地上花茎部分枯萎时采挖;收果实的植株, 于果实成熟后采挖。
选择晴天,用小锄或竹刀将鳞茎挖出,一般采挖两次,避免川贝母表面损 伤和长时间被水浸湿,摘除残茎、叶、残根后放入编制紧密箩筐。采挖的川 贝母鳞茎,选留种源供栽培,其余加工成商品川贝母。
将装有川贝母的箩筐,浸入清水中,快速晃动箩筐,洗净泥沙,并撞去部分 须根。清洗后立即进行干燥。连续数天将川贝
川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