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市长。
王爱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现在廊坊市对原来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完善,提出“置身沿海、借势京津、加快崛起”的目标定位,主要的着力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温总理报告的精神,在优化结构和开发动力上下功夫,走出一条符合廊坊实际的发展之路。
一是围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加快培育廊坊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汽车零部件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近几年,廊坊已经先后引进了富士康、华为、京东方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中科廊坊科技谷、清华科技园等一批载体项目,形成了“大项目领跑、配套项目跟进、十大园区支撑、两大基地创新”的主导产业格局。
下一步廊坊将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区域布局上,北部,围绕借势北京,以燕郊开发区为龙头,以IT产业及现代制造业为重点,以中兴、汉王、世原精工等为依托,建设潮白科技产业带;中部,以廊坊开发区和龙河、永清、固安工业区为龙头,以通讯设备制造,“双绿”产业(绿色能源、绿色照明)等领域为重点,以富士康、华为等为依托,建设永定信息产业基地;南部,以胜芳协作区和文安、大城工业区为龙头,以现代制造业发展和传统特色产业升级为重点,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为廊坊发展打造更高层次的平台。
二是面向京津市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环北京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因为近邻京津,廊坊有自己鲜明的服务产业特色。其发展思路是:坚持“三个面向”,打造优势产业。即面向自身,满足域内重点企业和消费人群的服务需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面向京津,主动吸引和承接京津市场外溢;面向实际,借助京津的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和影响力等优势,积极拓展国际服务市场。在产业选择上,采取差异化策略,着力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如医疗健康、主题乐园、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
三是围绕借势京津和推进科技产业化,抓好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最重要的是要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
北京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科技资源总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两院院士占全国一半以上,科技成果每年完成鉴定的就有1000多项。对廊坊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资源和智力宝库,主动融入首都经济圈、科技圈,走开放性创新之路,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做文章,在科技产业化上求突破。
现状篇
廊坊印刷产业隆起成因剖析
采访廊坊印刷业,其实是翻阅这一行业在廊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史;而在这背后则是中国计划经济破局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宏观大棋。
廊坊印刷业起步于计划经济瓦解的80年代,发展于市场经济隆起的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逐步形成了规模化、机械化、集成化的趋势,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廊坊是我国唯一通过质量、环境体系双认证的城市。据资料统计,至2005年底,廊坊全市共有各类印刷企业155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08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261家,出版物装订(含专项制版)企业339家,其他印刷企业442家,打字复印400家。印刷业拥有固定资产27亿元,从业人员6万人,产值25亿元,中高档印刷机械2,500套,与京津250多家出版单位建立有稳固的业务关系,年生产能力用纸量3,000万令;近年来,廊坊市印业固定资产投资、产值、利税年均逾增速15%,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优势增长,廊坊印刷业综合实力已经跃居河北全省第一位置,成为廊坊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不独如此,廊坊印业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式生产还实现了行业巨头的跨跃式发展,出现了一批上规模、重质量、懂技术、注探讨的印业大鳄。
2006年廊坊共有13家固定资产逾5,000万元,年销售收入逾2,000万元,年利税逾500万元的规模印刷企业,参加河北省强势印刷企业的评选,而这些规模成型、业务种类各具代表的大型企业,仅是廊坊印刷产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
现在,廊坊印刷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各区县根据自身的人才、资源等条件及20年来市场运作治炼,资源优势,按加工生产产品格局逐步形成了不同功能的四个印刷企业分类布局。
一是三河、大厂的大多数印装企业,凭借与京津250多家出版单位建立起巩固的业务关系,取得了丰富的活源,形成了以燕郊、夏垫、杨庄为代表的出版物印装加工企业带,年加工各类图书用纸量达1,200万令,特别是三河市已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全国出版物印制基地;
二是香河发挥传统生产纸箱包装的优势,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展业务范围,形成了以粗、精、彩、高、中、低档纸制包装产品,年加工纸、纸板上百万吨;三是廊坊市区(包括开发区)以较强劲的资金支持力度,购进罗兰、海德堡、三菱、小森、高宝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彩色印刷设备70台(套),形成承印图书、期刊、包装、广告、商标为主的企业群体,年生产能力1,0
廊坊产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