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仙境和企业家的眼泪
自2002年的春天以来,中国的ERP市场火了起来。一些ERP的叫卖者扛出了最时髦的招
牌:应用ERP,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有的公然鼓吹说现在到了ERP 统,不但没使营销业务取得改进,反带来了信息
处理上无尽的问题,以至于公司最后宣告破产,留下的只是合作双方未结的官司。
除了这种已知功能的不足外,软件功能先天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的一些财务软件
和简单的供销存软件,“一变脸”,就楞说是ERP管理软件。根本不具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生
产和管理流程重组的功能,根本没有对生产或管理流程进行全面的“过程控制”和“过程管
理”的逻辑设计和逻辑思考。相当一批ERP管理软件的设计和编程人员还不懂得软件工程学和
ISO9000的过程控制理论和现代管理理念,以至编出的软件和实践的要求相差甚远。
比如现在一些大型超市的价格:就有进货价,标准批发价,一级批发价,二级批发价,
小批价,外调价,现款价,折扣价,放帐价,零售价,促销价,引流价等十几种价格。但是
相当多的ERP软件只有进货价,批发价,零售价,促销价等4种价格,这种和现实相差甚远的
情况,完全等到企业上马了ERP以后再去修改,岂不是等于把软件开发阶段搬到了企业,企业
成了实验厂,怎么能够承受呢?
当前相当多的推向市场的ERP软件具有这种先天性的“营养不良”症。在 这种情况下,
软件商种种满足企业需求的承诺,只能成为虚假的大话。
2、调试周期过长
ERP软件在用户安装使用后需要一个调试期。但调试周期不能过长。调试周期过长等于把
软件生产中的调试阶段转移到用户身上,使生产和销售过程成了实验和研发过程。这是明显
的对软件购买者权益的一种侵犯。也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承受的。
但资料显示:当前ERP软件的平均调试周期在18个月到31个月。这样长的调试过程,已经
接近或超过了该软件的生产过程。突出反映和表现了ERP软件的不成熟性。ERP在工程运行中
的调试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
系统建立起来大约需要10--18个月。ERP项目的安装时间长,平均超出预计时间的
178%。
ERP系统建立起来后、仍需要6个月的稳定期。。
运行以后还有一个绩效下滑期。德勤(Deloitte)在对财富500强中的64家公司的调查中发现:四分之一企业的经营业
绩,在ERP系统运行后,曾经历了一个下滑期。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说明:ERP进入运行期,并不是项目风险的化解,而是项
此文共有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目风险的重点转移和延续。
企业中原先各自分离的许多信息孤岛,在ERP进行集成时,也会发生很多接口上的困难。
特别是,数据库的共享和对信息的分职、分权调阅和使用,既需要数据的规范又牵扯利益各
方的协调,一旦考虑不周,很难将系统集成起来。
由于参与ERP项目实施的双方人员,往往缺乏营销背景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
力,其实施人员自身的素质同实际需求能力的这种差异,是
ERP仙境和企业家的眼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