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听清猿梦里长
朱儒星 千百年来,国破家亡之痛、贬谪失意之愁、亲人离别之绪、边地征战之苦,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绪。古人抒发情感常常借助于一定的物象来传达,猿声就作为一种意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愁听清猿梦里长
朱儒星 千百年来,国破家亡之痛、贬谪失意之愁、亲人离别之绪、边地征战之苦,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绪。古人抒发情感常常借助于一定的物象来传达,猿声就作为一种意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也有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它拨动了多少离人、思妇、迁客、羁旅的心弦,它所涵盖的是失意、悲伤、凄怆、哀怨。
一、猿声传达的是贬谪失意之悲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李商隐《楚宫》)诗人一生,政治失意,在此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夜图。长夜漫漫,枫影森森,迷魂无依,惟夜猿山鬼为伴,使人读之哀惋欲绝。贞观末年,韩愈遭贬为连州阳山令,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无法平息的波澜,于是诗人发出“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相传是汨罗”(《湘中》)的愤怒呐喊,山猿愁啼成了诗人哀愤心情的写照。白居易“左迁江州司马”,作《琵琶行》,其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诗人要求革除弊政,被贬到九江,琵琶女如泣如诉的曲调,勾起他尘封已久的情思。“猿哀鸣”既描写了所居之处的凄清,又抒发了内心的凄怆,于是才引发了与琵琶女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猿声抒发的是离别思念之愁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云:“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猿啼本与悲凄之情有关,如今听到猿声的却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恰又在分手别离之际,无限离愁别恨涌上心头。《送魏二》是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时所作,诗云:“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依依惜别之际,诗人想象分别之后,朋友难以成眠,即使暂时入梦,声声猿啼也令他睡不安恬,这声声猿啼不正是诗人那一段难以割舍的惜别之情吗?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也借猿声写出了离别之绪:“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诗人以“哀猿”衬托别绪,使别绪更加凄凉。
猿声也能表达深切的思念。“山暝听猿愁,沧江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
愁听清猿梦里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