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现代科技革命的历史回顾
一现代科技革命的历史发展(14-15世纪开始)
⑴第一次科学革命:从天文、物理学开始
天体物理学:①欧德·克斯:同心球运动,月亮、太阳、星星绕地球转②希帕克斯本轮(地球自转)、均轮还有类似地球的星体在围绕地球转③哥白尼: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843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认为天和地球没什么两样,受一定规律支配,不受上帝支配;④开普勒:天空的立法者,椭圆运动轨道运行;⑤伽俐略将天体运行物理学原理运用到地球上。⑥牛顿:当知道太阳系和各个行星之间的距离和行星之间的质量时,可计算太阳与行星之间的作用力;用吸引力可以解释地球当中的潮汐现象;万有引力可以解释或修正开普勒的三个定律;天体上是物质运动与地球上的物质运动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整个宇宙的测试完成了;数学上的微积分;太阳的光线是个系统。
机械自然观在哲学上表现为形而上学机械哲学观,不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观上是不科学的
2,数学,变量数学,迪卡尔——坐标、几何和代数。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对数。
3,光学:①古代——直射、反射。②胡克在1635年:光是以太的纵向运动。惠更斯:光是以太作为媒介的运动。二者奠定了光的波动性理论。③牛顿:光的微粒观点
4,化学:①十七世纪后,波义耳在1661年出版物中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②1813年法国化学家斯塔尔提出燃素说;③第一次科技革命时法国拉瓦锡提出燃烧应该是:金属+氧=煅灰④⑤
5,近代生物学:①最大的成就是生物学的分类法,是瑞典化学家林耐;细胞学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软木;生物机体的渐成论。②哈维系统的论证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③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第一次提出人体构造学说,有两个心室④西班牙医生萨尔留特提出人的血液循环理集结,从右心房向左心室循环,有大循和不循环
⑵第二次科学革命: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到19世纪初,以电子理论、化学原子论、生物进化论为主要内容的各学科的全面发展
1,天体演化;2,英地质学家1830《地质论》,屈维叶提出地球突变论;3,化学:①拉瓦锡氧化燃烧学;②化学元素说③道尔顿原子论、阿佛加德罗原子分子论;④尿素的合成,能够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突破了自然界中无机有机两大概念。⑤门捷列夫原素周期论的发现; 4,物理学:两大标志性成果:能量守衡和转化定律的发现:自然界所有物质都可以相互转化;1864年麦克斯韦电磁理论;5,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①细胞学说,1838年,施莱登《植物的发生》中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施旺把这一理论观点延伸到动物,二人是细胞学说的奠基人;②生物进化论:a 法国:拉玛克提出进化是获得性状遗传和用尽废退物。b 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生物机体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机体过剩为选择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生存斗争是自然界选择的手段。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标准。
⑶第三次科学革命:以射线和基本粒子的发现为标志,动摇了传统物理学的根基。
184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现代之后有许多重大发现——X射线、放射线、紫外线电子的发现动摇了传统的物理学,为量子力学的产生奠定基础。
1,物理学领域的新扩展:①宇宙射线及发现:N、C、Fe等多种元素。②粒子物理学的发展;③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固态(晶态和非晶态)和静态;④量子化学的产生:用量子化学的方法研究分子的微观
现代科技革命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