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词表现手法略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摘要:中国古代诗词以其清新高雅的风格和细腻柔美的韵律, 在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而其特有的魅力,就在于它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诸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白描、用典、组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等.
关键词:古诗词 全诗中没有提及到一个关于“美"的词语,但却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驻足观看等八句侧面衬托句子的描写,把一个至善至美的采桑女的形象呈如今读者面前,以美的效果表达美的本身,这样的描写含蓄、朦胧,引人遐思,“不着一字,尽显风流”.(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以物衬托物,这种写法在古诗词中也是不少见的,常见的是以动衬静,如“鸟鸣山更寂”“僧敲月下门”等等,都是以物衬托物的成功表达。(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此要说的是唐代韦应物的一首《赋得暮雨送李胄》,这首诗是以物衬托物的衬托写法的典型表达。“楚江微雨里,,,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是一首送别的诗,整篇诗的气氛是雨中送友,但此诗除了第一句提到“微雨”二字之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事物把雨间接地表达出来。船上的布帆变惨重了,天灰蒙蒙的一片,鸟儿飞得不再那么轻快,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非常滋润。这样一来,虽未直接写雨,但衬托的手法却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灰蒙蒙的细雨一片,和整个诗的气氛相协调,更加衬托出雨中送友这一主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是物衬托人,这种写法寄情于物,托物言人。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也同样如此,写到“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些残秋的景物描写都充分表达出作者愁绪绝望,忧郁苦楚的心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中,也运用了以物衬托人的这种写法,“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人看到比翼双飞的燕子,联想到自己和心爱之人分隔两地的处境。
“落花”感慨青春易逝,佳期难有;“微雨”状出心境的郁闷,以“落花"之动衬托出人伫立之静,以独立之久,衬托思念的专一不二。又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烈的情感。落花,微雨,燕双飞,这些让人惆怅的景物,把诗人孤寂的心情衬托得更加浓郁.(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简洁的笔墨,不加衬托、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几句诗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简洁生动,不但写出了草原的壮美,而且从侧面点染出了牧民的生活。又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初看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图画,前两句是一组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一片萧瑟凄凉的风光。后两句是一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诗人被主人迎进了柴门,,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清楚,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全诗无一字雕饰,通篇白描,但却把诗人那种旅途艰辛,仕途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的无奈处境给让我们一览无余,把

古诗词表现手法略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ltawn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08-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