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独游西岩鉴赏(jiànshǎng)]生查子独游西岩
第一篇生查子独游西岩: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fùxí)训练含答案
〔一〕
黄河(huánɡ hé) 罗隐①
莫把阿]①北宋朝廷南迁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移官湖州途中不幸病故,这首词即为悼亡之作。
13.上篇“沈香断续玉炉寒〞中的“玉炉〞因何而“寒〞?“寒〞字有何深意?〔4分〕
14.“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八〕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假设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15.前人评该词“工于发端〞,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16.“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5分〕①弯曲、浑浊〔不清〕〔1分〕②黄河之水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不清澈,它从源头起就浑浊。〔2分〕③黄河之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①诗中看似句句写黄河,实那么句句别有所指,即讽喻科举制度,批判科举制度的黑暗。〔2分〕黄河弯弯曲曲,实际上是说科举制度是求取功名的一种“曲〞的手段,即不公正的手段;〔1分〕黄河水浑浊不堪,讽喻科举考试制度的黑暗与虚伪;〔1分〕②全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科举的绝望〔失落〕与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3.首联所写的“野水〞和“水边花〞紧扣诗题“水边偶题〞。〔2分〕以水之“无情〞反衬人的有情,以水边“花好〞反衬人心情之不好,这样借物起兴,为下文情感的抒发作铺垫。〔3分〕
4.情感:造化无情、人生失意的感伤,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的叹息,世事无常、穷达成空的慨叹,弃世绝俗、隐逸山林的向往。
〔4分〕
作用:抑郁之情以旷达出之,使诗中感情不至过于消沉压抑,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2分〕
5.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每点2分〕
6.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作者梦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决信念。〔2分〕
7.本词刻画了孤独失意、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忧愁苦闷〕、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原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高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分析3分;共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以上给3分〕
8.作者使用拟人的手法,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在溪边住下,对我深切关心;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3分,手法1分,分析2分〕作者借景抒情,将情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3分,手法1分,分析2分〕
古代纪游诗词中,标“独游〞的为数不多。独游者,意味着寂寞无伴,且又往往郁闷在胸。辛弃疾就是这样。淳熙八年〔1181〕冬,他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纪游之作。
开头“青山〞两句,写出了词人对青山的一片痴情。他似乎想把巍然独立的青山招到近旁,可青山却无动于衷,于是便发出善意的埋怨:青山啊,你那么傲慢,有谁会喜欢你呢?“偃蹇〞,有高耸、傲慢之意。青山屹立不移,不随人俯仰,这或许就是词人想像中的高人逸士的性格吧!苏轼诗云:“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越州张中舍寿乐堂》〕看来,巍巍青山绝不同于热衷功名利禄的市侩之辈。在辛弃疾的笔下,青山也总是被写得气象非凡、通达人情的。比方他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虞美人》〕。“青山欲共高人语,
[生查子独游西岩鉴赏]生查子独游西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