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乙酸乙酯的制备之邯郸勺丸创作
一、实验目的
熟悉酯化反应原理及进行的条件,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掌握液体有机物的精制方法;,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有机酸酯可用醇和羧酸在少量无机酸催化下8ml冰醋酸,混合均匀,先向瓶内滴入约2ml的混合液,然后,将三颈瓶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到110—120°C左右,这时蒸馏管口应有液体流出,再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其余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和馏出速度大致相等,并维持反应温度在110—125C之间,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10分钟,直至温度升高到130C不再有馏出液为止。
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等,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品中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约6ml)至无二氧化碳气体放出,酯层用PH试纸检验呈中性。移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注意及时放气!)后静置,分去下层水相。酯层用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再每次用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两次,弃去下层水相,酯层自漏斗上口倒入干燥的锥形瓶中,用无水碳酸钾干燥。
将干燥好的粗乙酸乙酯小心倾入60ml的梨形蒸馏瓶中(不要让干燥剂进入瓶中),加入沸石后在水浴上进行蒸馏,收集73—80C的馏分。产品5—8g。
操纵要点及说明
1、本实验一方面加入过量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竭蒸出产品,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乙酸乙酯和水、乙醇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共沸点都比原料的沸点低,故可在反应过程中不竭将其蒸出。这些共沸物的组成和沸点如下:
共沸物组成及共沸点
(1)%,水
%°C
(2)%,乙醇
%
(3)%,%,%
最低共沸物是三元共沸物,,,三者很接近。蒸出来的可能是二元组成和三元组成的混合物。加过量48%的乙醇,一方面使乙酸转化率提高,另一方面可使产品乙酸乙酯大部分蒸出或全部蒸出反应体系,进一步促进乙酸的转化,即在包管产品以共沸物蒸出时,反应瓶中,仍然是乙醇过量。
2、本实验的关键问题是控制酯化反应的温度和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在120C左右。温度过低,酯化反应不完全;温度过高(>140°C),易发生醇脱水和氧化等副反应:
故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要正确控制滴加速度,滴加速度过快,会使大量乙醇来不及发生反应而被蒸出,同时也造成反应混合物温度下降,导致反应速度减慢,从而影响产率;滴加速度过慢,又会浪费时间,影响实验进程。
3、用饱和氯化溶液洗涤之前,要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不成用水代替饱和氯化钠溶液。粗制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之后,酯层中残留少量碳酸钠,若立即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会生成不溶性碳酸钙,往往呈絮状物存在于溶液中,使分液漏斗堵塞,所以在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之前,必须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以便除去残留的碳酸钠。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15°,若用水洗涤,必定会有一定量的酯溶解在水中而造成损失。此外,乙酸乙酯的相对密度()与水接近,在水洗后很难立即分层。因此,用水洗涤是不成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既具有不的性质,又具有盐的性质,一方面它能溶解碳酸钠,从而将其双酯中除
实验十 乙酸乙酯的制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