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葛玉杰 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财务风险也日益增大。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日常资金支付风险等几个方面。目前,高校的财务风险正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威胁、论证控制不严,盲目进行投资,给学校造成投资损失。2000年初,天津大学有关负责人与深圳某公司洽谈,在未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未经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未报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便与该公司签订了委托其在证券市场运作的协议。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期间,该校将1亿元资金分3批拨给该公司。该公司收到学校资金并购买股票后,将所购股票用于质押融资。2003年下半年,质押的股票被相关证券公司陆续强行平仓,款项被划走,造成天津大学3700多万的资金损失。
(三)日常资金支付风险
高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殊的经济主体。随着其发展与建设,必然存在一定的资金支付风险,主要有大额、大宗采购活动、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所引起的高校财务风险。由于高校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对于未付款部分的欠款一般不在高校负债账中反映,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偏低,财务难以对此进行管理,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另外,基建工程欠款在一方面可能影响投资项目的完成进度,另一方面可能面临工程承包方的起诉,从而引起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
第一,强化落实高校各项财务管理监控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制建设。高校应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包括岗位任期经济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资金使用逐级审批制度、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一系列经济责任制度。此外,高校应设置由校长直接领导的副校级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财经工作,对高校经济及财务状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负责。有独立核算二级单位财务机构的高校,应实行会计委派制度,进行统一管理,以消除会计人员对被派往二级单位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高校对所属二级单位的财务监督和管理。
第二,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首先,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其次,加大内审外审力度。外部审计与高校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可保持监控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有利于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和防范。再次,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
第三,加强高校管理者风险意识,全面、有效地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通过在高校内部建立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对高校贷款要严格贯彻“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对因管理不善造成资金损失的部门及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组织高校财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参加风险管理的相关培训,强化其风险意识,加强其风险管理水平。
第四,科学合理的配置高校资源。首先,高校要坚持效益优先的思想,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分析资金需求量和筹资规模,论证投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其次,高校要准确评估自身的偿债能力及资产负债比率,在当年预算中建立与其债务规模相应的偿债准备金。再次,高校对贷款资金的使用要严格审批,跟踪监督其使用方向及评估其效益,保证贷款资金专款专用。
第五,合理安排高校资金支出结构。高校的资金支出结构要与高校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合理安排还贷资金和教学、科研经费的比例,不要顾此失彼。此外,高校还应严格控制贷款资
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