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
2015年09月07日 07:36:10 来源: 人民日报
?
评论0 ?
?
?
?
打印
?
?
字大
?
?
字小
不同建筑物的配建标准,强调合理配置停车设施资源,引导交通需求,逐步形成与城市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相协调,与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停车发展模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刘贺明表示。
老旧小区周边非交通性道路可设置夜间临时车位
停车难,几乎是所有大中城市的通病。在北京,截至2014年底,,提前超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2020年)》中“2020年500万辆机动车”的目标,而当地机动车停车位只有290万个。在广州,中小客车拥有量与经营性停车位之比更是低到1:。
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与停车位稀缺的矛盾日益严重,导致违法乱停车现象严重。今年8月,郑州市在CBD商务区集中整治乱停车半个月,交警罚单居然开出近9000张,拖移违法车辆700余台。
“由于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机动车数量又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停车供需失衡、停车秩序混乱、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不断扩大。明晰和强化停车位配建标准,以规划来指导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缓解当前停车问题,非常重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交通所所长赵杰介绍,2000年以前,我国没有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强制标准,此后仅有北京等部分城市出台了相应标准,但标准比较粗放,前瞻性和统筹性不足。
此次《导则》首次明确,城市停车供给总量应在停车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规划人口规模小于50万人的城市,。按照适度满足基本车位、从紧控制出行车位的原则,建立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同时应按照有关标准配建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
错峰停车,补齐老旧小区短板。近几年,大城市老旧小区的停车位紧缺,停车难问题更突出。对此,《导则》明确,“在不影响道路交通运行的情况下,允许老旧居住(小)区周边非交通性道路或支小路设置夜间临时停车位,制定相应的收费、管理规定。”
以新补旧,统筹小区停车资源。一些不属于老旧小区的新建楼盘,因为前瞻性不足,基本停车需求难以满足,这种难题过去因为缺乏规划统筹,是很难化解的“死结”。而此次《导则》指出,对于新建或改建的住宅项目,若周边邻近300米范围内地块存在基本停车位缺口,可适当增补该项目停车标准,并对周边共享使用。原则上不超过标准配建数量的20%,且增配量不能对周边道路交通产生显著影响。
中心区合理控制停车设施规模,形成停车收费级差价格,定期进行停车普查
“今后停车位的供给将综合考虑城市与道路荷载能力、公交水平和土地稀缺性等多种因素。”刘贺明说,城市停车发展战略应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发展战略一致,结合各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未来机动车发展水平,通过合理供应停车设施、优化停车价格机制、强化停车管理政策等综合手段,减少小汽车出行规模,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原则,此次《导则》特别强调需求侧管理,多处提及“设置停车位总量上限标准”。以往破解停车难,各大城市多强调提高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