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铁204标段工程测量专题方案
一、施工测量
1工程测量
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方向、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测量是施工导向,是保证工程质量前提和基础。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规定施测精度又相称高,必放样基准线,根据基线与构造(墙、柱)相对关系值,测量内构造净空及柱身中轴线,并用量尺检核墙与柱、柱与柱距离与否与设计值相符。
(1)吊出口联络测量
×6m,,拟采用吊出口联络三角形测量(详见图15-2)即通过吊出口悬挂两根钢丝,由近井点测定与钢丝距离和角度,从而算得钢丝坐标以及它们方位角,然后在井下认为钢丝坐标和方位角已知,通过测量和计算便可得出地下导线坐标和方位角,这样就把地上和地下联络起来了。
联络三角形定向测量示意图
(2)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测量
地下导线测量按Ⅰ级导线精度规定施测。测角中误差≤±5″,导线全长闭合差≤1/15000。开挖至隧道全长1/3和2/3处、贯穿前50~100m,分别对地下导线进行复测,确认成果对或采用新成果,保障贯穿精度。
在隧道未贯穿前,地下导线为一条支导线,建立时要形成检核条件,保证导线精度。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是隧道掘进根据,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导线前,应对已经有施工控制导线前三个导线点进行检测。地下导线点布设成导线锁形式,形成较多检核条件,以提高导线点精度。导线点如有变动,应选择此外稳定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导线延伸测量。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穿前应测量三次,其测量时间与吊出口定向测量同步进行。反复测量坐标值与原测量坐标值较差不不小于
±10mm时,应采用逐次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起算值。
曲线隧道施工控制导线点宜埋设在曲线五大桩(或三大桩)点上,一般边长不应不不小于60m,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二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不不小于6″,边长来回观测各二测回,来回观测平均值较差应不不小于7mm。
除上述控制测量外,本工程区间隧道平面控制测量,还应通过设在地面上测量孔(拟设在贯穿区间全长1/3和2/3处、贯穿前50~100m)投点复核,测量孔采用钻机成孔。当隧道开挖至测量孔位置时,即运用通过测量孔投测下来控制点复核洞内导线点,精确控制隧道中线。必要时可根据实际状况在地面多设测量孔点复核。
(3)施工放样测量
施工中测量控制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检核条件,可用此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措施来检测放样点对与否,或运用全站仪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坐标,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实测坐标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施工。也可用放线两个点,用尺子量测两点距离进行复核,距离相差在±2mm以内,可用这些点指导隧道施工。
暗挖区间隧道施工放样重要是控制线路设计中线、里程、高程和同步线。隧道开挖时,在隧道中线上安顿激光指向仪,调整后激光代表线路中线或隧道中线切线或弦线方向及线路纵断面坡度。每个洞上部开挖可用激光指向仪控制标高,下部开挖采用放起拱线标高来控制。施工期间要常常检测激光指向仪中线和坡度,采用来回或变动两次仪器高法进行水准测量。在隧道初支过程中,架设钢格栅时要严格控制中线、垂直度和同步线,其中格栅中线和同步线测量容许误差为±20mm,格栅垂直度容许误差为3°。
地面高程控制网应是在都市二等水准点下布设精密水准网。精密水准测量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下表规定。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重要技术规定
水准仪型号
DS1
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mm)
4
视线长度(m)
60
路线长度(km)
前后视较差(m)
水准仪型号
DS1
前后视累积差(m)
标尺类型
因瓦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观测
次数
与已知点联测
来回各一次
基辅分划读数较差(mm)
附合或环线
来回各一次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
来回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8
注:水准视线长度不不小于20m时,;L为来回测段、附合或环线水准路线长度(km)。
(1)车站高程控制测量
对于车站施工时高程测量控制,运用复核或增设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规定把高程引测到基坑内,并在基坑内设置水准基点,且不能少于两个,通过基坑内和地面上水准基点对车站施工进行高程测量控制。
(2)区间隧道高程控制测量
区间隧道高程测量控制,通过吊出口采用长钢卷尺导入法把高程传递至井下,向地下传递高程次数,与坐标传递同步进行。先作趋近水准测量,再作吊出口高
地铁测量方案洞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