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的由来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qi)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邓小平首先用它来诠(quan)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小康社会的由来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你想象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
你认为什么时候我们能实现小康?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怎样做才能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衣
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蓝色制服
今天,一样的蓝色,不一样的感觉
感受小康:
食
60年代,人们平均2个月才可以领到半斤肉,并且还要凭票供应。
今天,超市出售的方便食品,种类繁多。
感受小康:
住
建方米,97年人均居住面积(卧室面积),农村共建造新房138亿平方米,。
今天,很多家庭拥有了宽敞豪华的客厅
80年代初,上海的大杂院。
感受小康:
整理迈向小康社会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