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太仓城建
2011年第15期
(总第93期)
太仓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1年9月14日
––––––––––
[编者按]当前,-2之间,-。当前,特别要纠正不分区域建造百米高楼和高低配、跌落式天际线建筑组合以及在交通性主干道两侧设置商业门面房等问题。
二、更加注重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目前我市汽车拥有量接近10万辆,部分路段已出现上下班高峰拥堵现象。而太仓主城区的公交出行率不足3%,远低于厦门、常州等城市。现代城市既要规划建设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大交通格局,更要构建“步行+公交”和“自行车+公交”的慢行交通系统,引导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据调查统计,小汽车的能源消耗为常规公交的8倍,二氧化碳排放为7倍,交通事故发生率为12倍,。许多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解决交通的有效办法并不是不断拓宽道路和增加停车场,而是贯彻“公交优先”和“低碳出行”原则。我市新一轮现代城市建设,在构筑“一市双城三片区”快速交通体系的同时,更要注重BRT公共交通和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实现其区域串联网络化、与其它交通衔接通畅化和空间环境景观化的建设目标。当前,特别要克服道路改造建设中的“快车道挤占慢车道和人行道”和管理中的非机动车道被任意占用的现象,重视慢行交通的路权保障。
5
三、更加注重城市地面透水性能的提高。据调查统计,2008-2010年三年时间,62%的大中城市发生过内涝,出现“城中看海”的无奈风景。城市出现内涝除排水管网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地面被“过度硬化”。有的城市建设者片面认为,地面越“硬化”,越是城市化;越是选择花岗岩、大理石等硬质材料就越显得高档化和现代化。有的用设计建设单一的“两面光”甚至“三面光”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岸来营造水岸景观。城市地面被“过度硬化”的直接后果是大大减弱了雨水、雪水的渗透能力,增加了地表太阳的辐射热能和噪音污染,进而加重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城市土地沙化,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城市道路(车行道、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广场、露天停车场、庭院及公园建设中,广泛应用透水材料取代传统的混凝土和石材等传统材料,使自然降水直接渗透地下补给地下水并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重要经验。以环保技术见长的德国的城市透水地面一般达到60%以上,甚至80%。我市中心城区的透水面积(绿地和河道)不足40%。因此,在城市改造建设中,特别是对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区域要更加注重应用透水砖、卵石、孔型砖、碎石等透水材料,增强城市的抗洪能力并营造生态自然的舒适小环境。
四、更加注重节约型生态型绿地系统的建设。近年来,我市绿化建设,特别是集中敞开式公园和道路绿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2%,形成了
5
“百步见景、千步见园”的景观效应。但也存在着立体绿化不够、低矮灌木数量偏多和过分强调填土造景等问题。新一轮绿地系统建设中,要注重“四个突出”:一是突出立体绿化。要广泛推广屋顶绿化、广场绿化、停车
太仓城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