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诸弟书简洁心得体会
寄诸弟书读后感【篇一】
“省察克治”在整篇文章到处可见,如:“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人孰无过?改之为贵”“若尧舜之心而自以为无过,即非所以为圣人矣”“吾亦近来实见此病,故亦视。
寄诸弟书读后感【篇三】
《寄诸弟》是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王阳明写给他弟弟们的家信。
王阳明真的可以用奇妙来形容,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缘由。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根本内涵是学问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肯定要还愿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表达出它的价值。
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冲击力的行为,由于中国的学问分子一向有死读书且鄙夷实践的传统,结果是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干不了半点圣贤事,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王阳明提出,要转变这种只讲“知”而不讲“行”的毛病,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我由此想到了现在常讲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实践出真知,理论抽象实践,这些不就是“知行合一”的进一步进展深化吗?
寄诸弟书简洁心得体会
寄诸弟
唐代韦应物
岁暮兵戈乱京国,帛书间道访存亡。
还信忽从天上落,唯知彼此泪千行。
韦应物生平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擅长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文学成就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怜悯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大方悲愤之作。局部诗篇思想消极,孤寂消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赞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实。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美丽,感受深细,清爽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得意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
寄诸弟书简洁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