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客至优秀教案
第八课《客至》
董倩雯
教学目标:
初读词文,读准诗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画准诗文的节奏。
2、尝试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客至优秀教案
第八课《客至》
董倩雯
教学目标:
初读词文,读准诗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画准诗文的节奏。
2、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能运用气息,按情感表达的需要,轻重缓急地进行诵读,在多样化的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文,体会诗韵的美妙。
3、结合译文再读诗文,理解诗文所表达画面与意境。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在多样化的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文,体会诗韵的美妙。
引导学生运用诗的表达句式与表达手法,根据格律,结合诗意填诗仿写。
教学方法:范读,诵读,引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有人说: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就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在这个艺术的国度里,唐诗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一束,光辉千秋。有俏皮可爱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有清幽寂静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送别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再一次去领略唐诗的魅力,一起走进这一首情真意切的迎客诗《客至》。(解释客至的意思)
读文入韵
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饱满的声音读读大诗人杜甫的《客至》,试着画一画朗读的节奏。
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让学生试读。
想要把古诗读的如清泉般灵动婉转,那么就得讲究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上的处理。现在仔细听老师范读,听听老师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就是读诗时常用的平长仄短的读法,平声也就是第一、二声读得轻而缓,仄声也就是第三、四声读得重而急,在停顿的地方要注意声断而气不断,现在请你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读法再来试试。个别学生试读个别句子,再全班试读全诗。
找出文中押韵的字,读得重而略长,听听有什么效果?
三、洞察诗情
诗圣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久经离乱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无依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和自己的老妻稚子一起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好友崔明府来家做客时写下了这首诗。走近杜甫的草堂,看看周围的环境如何呢?同学们,对照着译解仔细品读诗文,汇报情况。
1、诗中描写了草堂怎样的环境?
正值春暖花开时,草堂周围春水漫漫,春意盎然,杜甫身处在这样的青山绿水间,每日与山山水水,鸥鸟为伍,杜甫的心情如何?而“但”:只。你看杜甫整日地只对着这么一群沙鸥,群鸥固然可爱,却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也无人陪他吃茶饮酒,谈天说地,这样的日子不是也过于孤独寂寞了吗?
2、诗人心中倍感寂寥冷清,恰巧此时听闻多年不见的好友要来做客,若是你们,能想象一下当时你们的第一反应或表情或动作或语言吗?
生自由回答。
这些都不够贴切,还是孔夫子的这句话来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平日里的来访者不多,“门前零落鞍马稀”,于是花径不扫,蓬门未开,一副萧条景象,而如今稀客登门,诗人那
客至优秀教案完整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