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生产季度10个典型事故培训案例
目录
前言
1
案例分析
2
事故上报及调查
3
改进跟踪
4
前言
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健康和生命,我司几年来由于违章操作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火灾、火警事故更是严重威胁我们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发生在我们下属工厂的案例事故虽没有引发重大火灾事故等,但也给我们广大职工敲响了警钟,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案例编制了这个培训案例,实际操作意义很大,望广大职工牢记。
转变观念,重视安全,由“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安全工作并非朝夕之功,安全来自于长期警惕!
安全生产不仅是对他人负责, 对厂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更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
前言
案例分析
本报告所提到了的事故类别是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来分的。
据统计,化工厂发生的事故中,以火灾居首,化学灼伤和泄漏其次,还有容器爆炸、车辆伤害、机械伤害和起重伤害等。
本报告以已发生在我们工厂的上述事故类型为例,重点引用各种类型的火灾事故,来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报告最后简要地介绍了事故报告及调查的程序和内容。
今后公司总部将每季度进行一次10案例教育活动,让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故不要重复出现。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卸柱发生明火
时间:2007年9月5日地点:某车间
事故经过:某车间操作人员甲、乙、丙及车间主任丁对车间层析柱进行卸柱。车间人员将已卸掉的二楼底盘的固定螺栓,套上了卸硅胶的布袋(该材质为涤纶),开始卸硅胶,大约过了几秒钟,从底楼接受废硅胶的1000L塑料桶内窜出明火。发生火警后,车间人员迅速使用干粉灭火器最终将火扑灭。
整个事件从发生至结束大约持续了5分钟。
火灾案例1
事故原因
事故原因:
含有有机溶剂的硅胶在下滑的过程中,流动的硅胶与布袋、硅胶自身、塑料桶产生的摩擦,造成静电积聚后,放电产生的能量造成了有机溶剂气体的闪燃,并迅速发生了燃烧。
火灾案例1
火灾案例1
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过柱完毕,在拆柱前对层析柱用乙醇置换正己烷,再灌水置换乙醇后,才开始拆柱、卸硅胶,水为导电体,一旦产生静电也可以通过设备的接地进行导电,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用水置换层析柱中的乙醇后,即使产生静电也没有溶剂可以点燃。
将涤纶滤袋改成纯棉的帆布滤袋,减少静电产生。
案例分析2:投料火灾
时间:2008年7月11日地点:某车间
事故经过:某车间操作工甲、乙在进行某项目的加氢反应时,投完钯碳后,氮气置换两次后,氮气试压时,甲发现口人孔盖法兰处有泄漏。开盖重新密封过程中,当人孔打开,釜内突然有蓝色火苗窜出,操作人员一面大喊通知其它岗位紧急撤离,一面组织人员用35千克干粉灭火器灭火。共同将火扑灭后,。
火灾案例2
原因分析
操作工未按照工艺规定投料,钯碳投入量过多,,实际投25kg
钯碳投料不正确是事故的重要原因
(人孔处散落钯碳未清除彻底)。
1
2
火灾案例2
隐患整改及防护措施
生产车间在投钯碳、雷尼镍等催化剂时,先对反应釜进行氮气置换后,再进行投料,控制反应釜内的氧含量,并且在投料孔内套用PE袋,进一步避免物料飞溅、散落在人孔、釜壁、搅拌上造成钯碳自燃,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确保氮气压力大于空气的进入压力,有效避免空气进入。
火灾案例2
安全教育案例(修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