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
康复科:郑秋霞
第一页,共二十八页。
一、认识前交叉韧带
在膝关节腔内前后各有一条韧带,它们有方向上的交叉,分别为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其主要功能就是防止胫骨的前后错动及膝关节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少疤痕,防止粘连,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手术后康复或非手术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为防止患者因长期制动所致的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必须早期介入康复。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方案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说明
本方案应在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执行。
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不尽相同,具体进行康复锻炼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要佩戴可拆卸支具或铰链式支具4~6周,除膝关节康复训练外,相邻关节的主动活动可以 尽早开始。
康复锻炼中会存在疼痛,是不可防止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减弱或消失,那么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可以继续坚持康复锻炼。
肌肉力量练习应当贯穿康复方案的始终。每次应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为宜,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肌肉力量的提高是恢复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应当坚持锻炼。
膝关节的肿胀会伴随着整个练习过程,直至膝关节屈伸活动角度及肌肉力量根本恢复正常时,膝关节肿胀才会逐渐消退。如果出现膝关节肿胀突然加重,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必要时应及时回医院复查。
功能锻炼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以继续冰敷,每日2~3次。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ACL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流程
第一阶段:术后1至7天〔术后水肿期〕
第二阶段:术后2至3周〔最大化保护期〕
第三阶段:控制行走阶段〔术后4至6周〕
第四阶段:术后7至12周〔中期保护阶段〕
第五阶段:术后13至24周(恢复到主动活动阶段)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阶段:术后1至7天〔术后水肿期〕
功能锻炼: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阶段:术后1至7天〔术后水肿期〕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阶段:术后1至7天〔术后水肿期〕
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阶段:术后1至7天〔术后水肿期〕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第二阶段:术后2至3周〔最大化保护期〕
第二阶段锻炼方案:
:在膝关节接近伸直的范围内〔0~20度〕进行伸膝关节力量锻炼,每日4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组间休息2分钟。
:对抗外界阻力的情况下,脚尖用力向下踩 。
:被动屈膝0~100度,主动屈膝0~80度
:直腿抬高训练,勾腿训练
第十九页,共二十八页。
第三阶段:控制行走阶段〔术后4至6周〕
进展到第三阶段的标准:
0~90度
第二十页,共二十八页。
第三阶段:控制行走阶段〔术后4至6周〕
第三阶段锻炼方案:
2. 膝关节活动度练习
被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0~105度,
主动活动度:0~90度;
、站立位屈膝的锻炼
:
直腿抬高:可以抗阻力
髋关节内收、外展、后伸抗阻训练
微蹲训练
股四头肌的抗阻训练
腘绳肌的抗阻训练
:在康复科治疗师指导下训练
平行杠内患肢局部负重训练〔从25%开始〕,重心前后、左右转移训练
游泳池内行走20分钟
功率自行车训练 15分钟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第四阶段:术后7至12周〔中期保护阶段〕
进展到第四阶段的标准:
0~125度
%
%
此阶段患者能够完全脱离拐杖行走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第四阶段:术后7至12周〔中期保护阶段〕
第四阶段锻炼方案:
:功率自行车 15分钟
: 被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到达0~140度,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到达0~120度
:
单腿提足跟训练
功率自行车抗阻力训练
蹲起训练
平衡训练: 在坚硬地面上训练单足站立,或使用平衡板训练
上下台阶训练
髋关节抗阻训练:前屈、后伸、外展、内收
股四头肌耐力训练
〔膝关节稳定性训练〕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第五阶段:术后13至24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