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1
2009-2020)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旅游局苏州市规划局
2009年12月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1
目标:通过政策引导与调控、长三角旅游目的地中的价值导向定位,打造“锦绣世界水城、极品东方园林、经典江南艺术、魅力太湖风景、时尚浪漫新城、醇
厚水乡古镇”六张特色旅游品牌。
3、社会、文化与环境目标:促进就业,至2020年提供直接就业岗位约12万个,间接就业岗位约83万个。促进苏州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苏州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城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实现安民富民的社会目标。通过发展依赖资源环境的旅游业,保持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旅游秩序,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感。
4、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目标:改善城乡道路、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空气水质、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紧急医疗救护中心、旅游网站、交通标识系统、游客支付系统等城乡旅游服务功能。
5、经济指标: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6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OTt匕重约7流右,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八条旅游发展战略
1、目的地战略
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承接更多的旅游流的扩散和辐射,确立长三角区域旅游矢键节点的地位。针对不同层次的旅游市场,打造两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对于入境旅游者或国内远程游客,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长三角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和主要旅游接待服务基地;对长三角区域游客,打造最具吸引力的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特色旅游目的地。
2、国际化战略
从旅游形象、品牌、营销、产品、活动、服务、环境、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实现游客构成国际化和旅游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目标。重点是实现吸引物体系的国际化和旅游服务的国际化。通过对入境市场的需求管理,开发并营销三古文化体验产品和以城市商务游憩区、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现代休闲娱乐产品,推出主题
旅游线路和定制度假旅游产品,加强昆曲、评弹等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培育面向入境市场的旅游吸引物体系。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购物游憩设施,逐步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知名国际旅行社和品牌展会项目,加强旅游业的的对接,实现城市旅游功能的国际化接轨。
3、创新发展战略
在市场营销、项目策划、品牌建设、产品结构、开发运作等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趋势进行适时创新。从市场主体入手,引进和培育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旅游企业。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2
3
4、产业集惡战略
按照大旅游发展的要求,在空间上以核心吸引物为中心集聚相矢要素、设施,强彳助氏游功能,形成规模效益,构建富有潜力的旅游产业新增长空间,打造一批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文化创意、生态农业的产业集群,构建苏州旅游业的强力增长极、高效益的旅游产业园区。
5、文化全程化渗透战略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作为苏州旅游核心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作为特色要素全过程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要素之中,全力培育苏州特色旅游文化。以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和其它相矢产业(文化产业等)的纽带,形成产业链长、综合效益突出的文彳助定游产业。
6区域协作战略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进一步强化苏州与杭州、南京、无锡等周边旅游城市,以及长三角其他旅游城市之间的线路协作、客源共享与捆绑营销。接轨上海,融入世博,将苏州重点旅游产品融入上海旅游产品体系中,重点加强同上海在远程、境外旅游市场方面的合作营销。通过功能互补、产品差异化开发、精品线路的共组、形象的共塑进一步推进重点区域的力菱游协作,如苏锡常环太湖休闲旅游带的协作、沿长江旅游带的协作、环上海旅游圈的协作。
第九条旅游发展模式
转变现有旅游发展路径,由资源依赖型转为市场导向型,由比较优势导向转为竞争优势导向,由单体开发转为产业集聚,由国际游客和国内远距离游客的旅游过境地转为多层次的旅游目的地。以产品结构转型、特色要素创新、引擎项目打造、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空间整合、旅游环境优化为旅游发展重点,以创新强化吸引物体系、
全面提升综合环境、构建特色旅游品牌、完善管理和政策体系为路径,显著提升苏州旅游业的持续竞争力:以加快结构优化转型、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获取长三角旅游价值链中高端地位为路径,大幅度提高苏州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探索现有资源依托发展模式、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旅游综合体建设发展模式等多种旅游发展模式,最终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