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禁例及兼证
第1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王某,男,38岁,2002年4月28日初诊。
现病史:发热恶寒,头身疼痛3天,伴腹泻半天。病人患甲亢病3年,不规律服用“甲铳咪唑(他巴唑)”、“ 葛根汤加半夏——葛根加半夏汤。
第14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临床运用:
多用治感冒、胃肠型感冒,但若下利次数频繁,须慎重。因本方毕竟以解表为主,发汗有伤津之虞。非确属表实证为主兼下利者,不宜采用。
第15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3、表寒里热证
【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词解】
烦躁:烦是心烦,为病人自觉证;躁是手足躁扰不安,为他觉证。
厥逆:手足冰冷,严重者上过肘,下过膝。
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瞤音纯。
第16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提要】表实兼里热烦躁的证治及大青龙汤的禁例。
【讨论】
主要脉证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伤寒表实证
烦躁——热郁于里,汗不得出(但津液未伤,故一般不口渴)
不汗出而烦躁是本证要点!
第17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思考:
导致大青龙汤证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伤寒失汗,表邪不解、阳郁化热而形成的表寒里热 ;
感寒较重,邪闭较深或是素有郁热,再患伤寒所致
第18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寒邪闭表在机体的病理发展趋势是什么?
寒邪侵袭→寒郁阳→寒郁热
(麻黄汤)
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
寒重热轻——大青龙汤(麻黄汤)
热重寒轻——麻杏甘石汤(石重于麻)
寒化热(纯热证)
阳明证(白虎汤)
五大一黄
表寒证——里热实证
(太阳) (阳明)
第19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病机:风寒外束,阳郁内热。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方药:大青龙汤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生姜三两 杏仁四十枚
辛散表邪
石膏如鸡子大
清解郁热
大枣十枚 炙草二两
和中以资汗源
第20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1、先煮麻黄去上沫;
2、分三次温服;
3、温服取微似汗,切勿过汗伤阳;
4、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5、若一服汗出邪解,停后服;
注:
若复服过汗,乃至亡阳,可出现恶风、烦躁、不得眠等变证。
煎服法及注意事项
第21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大青龙汤禁例
使用禁例:“脉微弱,汗出恶风者”
脉微弱——肾阳虚衰,无力鼓动气血
汗出恶风——肾阳虚衰,表阳不固,温煦失司
问题:这样一个纯虚寒的证侯,和大青龙汤证在病机上有天壤之别,为何相提并论?
烦躁
第22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阳虚阴盛,虚阳与阴寒相争,争而不胜,常出现肢体躁动不宁
寒邪闭表,阳气郁遏化热,热聚胸中,心神受扰故烦躁不安
阴盛则躁
阳盛则烦
第23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误治变证与救治
如将阳虚的躁烦证误辨作郁热扰心之烦躁证,用大青龙汤峻汗:
过汗亡阳
过汗伤液
阳气不能充达四末 手足厥冷
筋肉失养 筋肉跳动不宁
救治:
用真武汤一类的附子剂以救其逆
第24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原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词解】
①乍有轻时:即时轻时重。
【提要】补充表寒里热的另一脉证。(变通适应证)
第25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讨论】
若感邪较重,正邪交争剧烈---脉紧身疼痛(38条)
若感邪较轻,正邪交争较缓---脉缓身沉重(39条)
身重 ——①感邪较轻,因汗不得出,阳气内郁,气滞不运 ;
②湿郁肌表;(《金匮》治水气溢于四肢身重,名溢饮,亦用大青龙汤 )
第26页,共46页,2022年,5月20日,1点43分,星期五
麻黄汤禁例及兼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