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急性发作
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
张新萍
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
2010年修订版《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明确指出,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而且大多数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实现这一目标。哮喘临床控制定义为:
●无(或≤2次/周)日间症状
●无日常活动和运动受限
●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发作夜间憋醒
●无需(或≤2次/周)接受缓解药物治疗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无哮喘急性加重
以哮喘临床控制为核心的哮喘治疗模式
中国
~%
~%
亚太地区和中国哮喘调查报告(中国)
27% 至少每周一次影响睡眠
22% 成人误工,49%儿童误学
33% 近1年内去急诊,15%住院
68% 在近1个月内活动时有哮喘症状
45% 感到哮喘限制了活动
42% 以上未作过肺功能
亚太地区吸入皮质激素者占9%,中国只占6%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0,165:A489
流行病学
各国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Masoli M, et al. Allergy 2004
严重哮喘
36%
中度哮喘
31%
轻度哮喘
33%
Robertson, Pediatr Pulmonol, 2010
哮喘死亡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
哮喘治疗的热点
治疗哮喘的目标—完全控制
哮喘治疗的新概念—联合治疗
哮喘的定义
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患
多种细胞和细胞组份参与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
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可自行/经治疗缓解
哮喘病理生理学
支气管高反应性
平滑肌增生/
体积增大
炎症介质释放增多
炎症细胞数增加
黏膜水肿
支气管高反应
气道分泌物增加
上皮损伤
细胞增生(平滑肌细胞、黏液腺)
基质蛋白沉积增加
基底膜增厚
血管新生
平滑肌
功能障碍
气道
炎症
气道重塑
哮喘病理生理学
Johnson. Curr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气道炎症
平滑肌
功能障碍
气道
重塑
沙美特罗
LABA
氟替卡松
ICS
支气管狭窄
气道高反应性
增生
炎症介质释放
炎症细胞浸润/活化
粘膜水肿
细胞的增殖
上皮损伤
基底膜增厚
哮喘加重
哮喘急性发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