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
【概述】
丝虫病(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临床特征:
早期: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晚期:淋巴管阻塞,可引起乳糜尿、鞘膜
积液、象皮肿等。
亦有不出现明显症状而血内有微丝蚴的丝虫感染者。
本病对生命威胁不大,如能早期和彻底治疗,一般可很快恢复健康。但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形成慢性则疗效差。
顽固的乳糜尿、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和晚期的象皮肿等很难彻底治愈,影响劳动力甚大,亦可因局部慢性溃疡而招致全身性细菌感染,危及生命。
【病原学】
寄生于人体内的丝虫,目前公认的有8种:
淋巴系统:班氏吴策线虫(简称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简称马来丝虫)
帝汶布鲁线虫(简称帝汶丝虫)
人体皮下组织:罗阿罗阿线虫(简称罗阿丝虫)
盘旋尾线虫(简称盘尾丝虫)
链尾盖头线虫(简称链尾丝虫)
人体腔:常现盖头线虫(简称常现丝虫)
欧氏曼森线虫(简称欧氏丝虫)
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几乎完全相同。
体细如丝,乳白色,两头稍尖,表面光滑。
~105毫米,雄虫明显的细小,体长仅28~42毫米。马来丝虫较班氏丝虫短小。
雌雄异体,寄生在人体的大淋巴管和淋巴结,互相缠绕,以淋巴液为食。
当雌雄虫体交配后,雌虫即产生微丝蚴。
淋巴系统
微丝蚴
血循环
白天
多丛集在肺毛细血管内
夜间
才出现在外周血液
即四肢等处的血管中
夜现周期性:
昼现周期性:
病人作息规律颠倒,微丝蚴白天出现于外周血液中。
在外周血液出现的高峰时间:
班氏微丝蚴:夜晚10时至次晨2时
马来微丝蚴:夜晚8时至次晨4时
因此检查丝虫病的抽血时间是在夜里。
【生活史】
中间宿主
蚊虫
幼虫在蚊体内发育
雌蚊叮咬微丝蚴阳性患者时,
微丝蚴被吸入蚊胃内,经2~7
小时脱鞘,穿过胃壁,经腹腔
进入胸肌,约1~3周经二次
脱皮,发育成传染期幼虫,离开
胸肌,移行至蚊吻下唇,再叮咬
人时,侵入人体。
终宿主
人
成虫在人体内发育
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后,部
分幼虫在组织内移行和发
育过程中死亡,部分幼虫到达
淋巴管或淋巴结,经8~12个
月发育为成虫,交配后,产生
微丝蚴。
寿命:
成虫:可达10年以上。
微丝蚴:在人体内,约为2~3个月;在体外
4℃时可存活6周。
【流行病学】
(一)流行情况
班氏丝虫病分布很广,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大洋
洲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
马来丝虫病仅流行于亚洲,主要为南亚和东亚。
在我国已证实山东、河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
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15个省市及自治区均有本
病流行,尤以沿海地区最严重。
马来丝虫病 - 快猴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