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读《武则天正传》有感
。假如武则天甘愿做一名弱女子,满意于后宫的明争暗斗,对政权没有无止境的追求,而只把皇后当成终极努力目标,那中国或许就不会有女皇帝这样一个词的出现。
武则天14岁入宫,正值青春年华,漂亮聪慧,却得不到太宗的宠爱,屈膝当了10多年才人,太宗死后,又被遣送到感业寺当了5年的尼姑,她怎能不感叹上天的不公?所幸的是,在当才人时她相识了李治,并使这个将来的帝皇对她死心踏地,在登基后把她从感业寺接了出来,立为昭仪。武则天这样聪慧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当个昭仪?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深知后宫的残酷,为了自保,更为了知足她压抑在心底十几年的欲望,她必需取得皇后的位置。李治是个多情而又软弱的男人,他对比他大几岁的武则天几乎是言听计从。从感业寺出来仅一年,她就挤走了王皇后,并由此起先了她的权力生涯。李治不但软弱,而且根本不擅长治国。当他发觉武则天的才能和魄力后,几乎把全部的政务都交给了她,武则天也乐在其中……没有几个人会对权力说不!尤其是武则天这种有才能的女人,在那种封建的时代,更会捉住一切机会。李治死后,武则天的“靠山”倒了,那些之前对她暗怀不满,却畏于李治的默许而不敢公开抗拒的臣子必定有所动静。武则天决然毅然不会让权。这个被养大了胃口的的女人勇于挑战封建陋俗,自己称帝。这是武则天的前半生,不断挑战封建,不断巩固自己权力的时期。
假如武则天没有极善表达,胆识超人,勇于表现不情愿被埋没的性格,也不会成就后来的武则天。武则天称帝后,精图励治,善用人才,把整个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愧为一个英明的皇帝。纵观历史,少有人比与其媲美。加之她的才智,和她知人善用,都是有助于她成就后来武周王朝的条件。再者,武则天是一个惜才爱才的人,而且她很敬重那些直言不讳,正直不阿的人。在政治上武则天是一个能者,因为她性格里的刚毅。但在生活里她却是一位失败的母亲。为了坐上后位,她不惜杀死自己的女儿,而达到嫁祸王皇后的目的;为了自己能坐上皇帝的位置,把自己的儿子流放;为了掌控权利软禁自己的儿子……许多实例都在证明武则天是一位失败的母亲,但她真的是失败的吗?或许是,记得宫廷政变的时候,李显在临出兵的那一刻想到自己的母亲,就吓得想放弃安排好得政变。总之,武则天的果敢、残忍、大胆,成就了她的胜利。她,是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然而人们在评价她时,总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些,而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比如说她专制的管治和淫乱的私生活。须知,武则天再怎么厉害,仍是个女人。在女人被极端压抑的年头,她的称帝实属大逆不道,不管她把国家管理得如何,她仍是很多人的眼中钉。于是,她不得不实行高压政策,以图国家的安定,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至于她的私生活,其实是小问题,只是很多
读后感 一代女皇武则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