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条文说明
基本规定
1」本条说明了本用地指标的适用范圉。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光 伏发电站工程项 II。
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既有场地和设施,当需新增用地时,其用地指标 应 控制在本指工程的建设经验,参考统计数据、建设单位对光伏发电站运行管 理模式、光伏发 电站建设所处的地域,并考虑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对节约集约用地 可能性的基础上编 制的。
本用地指标是在一定条件下确定的光伏发电站工程项訂用地规模的上限控 制指 标。项□实际用地面积应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经计算确定,除特殊规定外,项LI用地 不应超过本用地指标规定的控制指标。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总体指标
2」本条说明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总体指标包含的内容。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LI用地的规 模大 小,与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安装所在纬度、项目所在地形区类别、光伏方阵排列安 装方式以及变电站的升压等级有直接关系,所以,本用地指标中的总体 指标是按照 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安装地所在纬度、项LI所在地形区类别、光伏方阵排列安装 方式、升压等级讣算确定的。
(1)光伏组件的功率是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也就是光伏 组件 的发电能力,输出的电能。转换效率是一个衡量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换为 电能的 能力,转换效率越高,同样大的模组其输出的电量就越多,也就是说发电 量越大。转 换效率是衡量太阳能电池片或组件性能好坏的重要参数,一般来说, 光伏组件的转 换效率越高,建设项 U 占地就越小。本用地指标中所说的光伏组件 效率是指光伏组 件的全面积效率。
光伏组件全面积效率二光伏组件功率/光伏组件面积。
本用地指标中,光电效率的转化划分为 12 个区间,从 8%~30%,每升高 2% 作为 讣算的基本点,并在表格中列出相应的控制数据。U前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较低的薄膜 发电效率在 8%~12%。光伏发电站普遍采用晶硅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 率在 12%~22% 之间,高的可达到24%0其他的光伏发电组件如非晶硅、确化镉等的的光电转换效率 LI前基本上在20%左右。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运 用,光伏发电材料的光 电转化效率提高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光电转换效率会在 将来提高到 30%左右。考 虑现在展望未来,兼顾发展趋势,在确定光伏组件全面 效率时,本指标的具体的转换 效率区间定在了 8%~30%。
对于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在表格以外的,可以在表格内查到相对应的效率区 间, 利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计算。
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直接决定着建设项LI的占地规模,所以要求光伏发电 站工程项LI建设在经济技术合理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技术先进、发电效率高的光 伏组件,尽可能的节约集约使用土地。
( 2)光伏发电站的用地规模计算中与项 H 所在地的地球纬度关系非常密切 , —般来说同等条件下,项LI所在地地球纬度越高则阴影越长,光伏组件相互遮挡越 多,建设项目占地就越大。
我国纬度跨度比较大,从北纬 3 度 52 分最南端的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 沙 (附近)到北纬 53 度 33 分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漠河县)。经过专家的多 次论 证,综合分析可以利用的陆地资源进行光伏集中布局发电的具体区域,最终 确定本 用地指标的可用纬度范围定为北纬 18。 50。之间。在具体计算过程中,为 避免纬
度距离太远,计算的数据不利于使用,所以从纬度20。以上,每间隔5。作 为—个计 算的基本点。在纬度的划分上共分了 8个纬度进行计算,在表格中列出 相应的控制 数据。
对于项LI所在地具体纬度在表格以外的,在计算光伏发电站用地指标时,可以 在表格内找到相对应的纬度区间,利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计算。
2・3光伏发电站工程项LI用地总体指标按I类地形区、II类地形区、【11类 地形区分别编制。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千差万别,可用于光伏发电站工程 的 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根据地面坡度和光伏发电特点,将地形区分为三 类,即
I类地形区、1【类地形区和III类地形区。
地形的分类,在国际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LI前比较通用的主要分类有三类 标 准地形区、五类标准地形区、八类标准地形区。根据光伏发电站在实际建设中 的用地 情况,本用地指标中光伏发电站工程项LI用地总体指标按I类地形区、1【类地形区、 III类地形区分别编制。I类地形区是指地形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小于或等于3。 的平原地区;I【类地形区是指地形起伏不大,地面自然坡度为 大于3。但小于或等 于20。,相对高差在200m以内的微丘地区;I【[类地形区是指 地形起伏较大,地 面自然坡度为大于 20。,相对高差在 200m 以上的重丘或山岭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