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所感
学号:22222222 姓名: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使人明理并学会思辨,常远行使人 眼界开阔心胸宽广;而真正认真的读一本“正经”,更是让我们受益 无穷。自读《孟子》,感慨颇多,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琐事到家国兴衰 的大读《孟子》所感
学号:22222222 姓名: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使人明理并学会思辨,常远行使人 眼界开阔心胸宽广;而真正认真的读一本“正经”,更是让我们受益 无穷。自读《孟子》,感慨颇多,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琐事到家国兴衰 的大事,从外在物质的追求到内心浩然之气的凝练,从人性善恶的思 辨到仁义道德的宣扬等等;透过这些流传千年至今依然鲜活的语句, 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孟子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人性本是善还是恶,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然而,不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在自然科学飞速发展 的今天,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而言,这种先天决定论都显得无法让人信 服。与其相信性善性恶的先验理论,不如接受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派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人生来就如一张白纸,他今后是善是恶全看他 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熏陶。人性是善还是恶则是由先天性因素和后天的 环境影响和教育共同决定,这已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由此也使我联 “两种文化”的概念,两种文化之 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有效提高彼此的作用和意义,避免像很久以来的那 样,两种文化以对立互不理解的方式,各自怀着鄙夷的心理在自己的 范围内揣度着对方,始终不肯“屈身求教”。
当然,在人文文化视角内,性善的具体内容“恻隐、羞恶、恭敬、 是非”这四心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伦理意义,这四心与孟子认为其固 有的仁义礼智相对应,但孟子又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即是说 要自觉地向自身内心去追求,才能得到这些“善”。俗语说的好“信 则灵,不信则不灵”,性善论的另一个社会意义就在于它对于那些相 信这个理论的人的心理暗示作用,会使他们向着性善的方向发展。
孟子关于道德人性的论述,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孟子所推崇 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道 德人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地位,主张做人要做有“浩然 之气”的“大丈夫”。那么该如何蓄积“浩然之气”?那就是:一要 持志养气,坚持崇高的志向追求;二要“动心忍性”,有意识地在逆 境中磨砺意志;三要“存心养性”,就是要清心寡欲。孟子的这些主 张和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诸如“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 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等等 之类的名言警句的流传广度,可见一斑。
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自古以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 士,诚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懂得了这个词汇,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 中华民族的精神。”然而由于近现代社会文化思想的繁杂多元,人的 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使得我们对于经 典、对于注重心性修养的孔孟思想的理解和体会流于表象;在其流传 甚广的背景下,我们对于他们的理解和体悟却又显得非常肤浅片面; 这不只是文化教育的不幸,更是那些正在为名利所奴役着的人的悲 哀,更是社会时代的遗憾。
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如今若是任然这样自称似乎略显得 底
孟子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