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
绿色施工治理制度
工程部
名目
环境保护治理制度
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的 70%以上。
7、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选购数量,供给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把握,构造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8、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削减资源消耗。
9、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10、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构造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展复核,无误前方可批量下料。
11、优化钢构件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构造宜承受工厂化制作,现场拼装;宜承受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削减方案的措施用材量。
12、承受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构造等专项施工方案
进展优化。
13、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构造选用耐候性及耐欠性良好的材料, 施工确保密封性、 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14、门窗承受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材料。
15、依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抺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削减材料铺张。
16、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构造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
17、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展总体排版筹划,削减非整块的数量。
18、承受非木质的材料或人造板代替木质板材。
19、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需符合要求,避开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准时封闭。
20、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等宜在工厂选购或定制。
21、承受自粘类片材,削减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
22、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便利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3、优选制作、安装、撤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展模板工程施工。
24、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25、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展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
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承受工具式支撑。
26、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承受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
27、推广承受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
28、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承受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档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承受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档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档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到达 70%。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治理制度
1、施工中承受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承受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依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经合理、管路简捷,实行有效措施削减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需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承受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工程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 实行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治理。
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展计量考核。
8、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展专项计量考核。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9、优先承受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
10、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承受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
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局部生活用水。
11、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 优先承受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12、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分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13、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 30 %。
14、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开对人体安康,工程质量以及四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节能与能源利用治理制度
1、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举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2、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
建筑工地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