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据研究整理
城市数据研究整理
当房企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亟待对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洞察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把握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脉搏,对城市房地产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从而判断是否可以进入该城。根据项目(以30万m2建面的规模为例)开发周期为三到四年的经验,一般地,“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 = 1/4—1/3”比较合理,但由于近几年很多房企强调“高周转”,普遍加快了资金周转和开发周期,因此可以调整为“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 = 1/3—1/2”,否则市场将可能出现供给过剩。
3、房地产供求及价格变动情况
一般选取近5年以来的预售面积、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进行对比分析,并计算年度房地产价格和价格年递增率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库存在下降,价格在上升,表明是正常状态;如果现在的库存水平是五年来的最低点,说明是良性状态,但还要观察中后期是否还有供应面积出来;如果现在只是货值在增加,而不是库存在增加,表明是正常状态。
4、供求比
供求比是当期月末累计供应面积和当期月末累计销售面积的比。一般地,供求比在1::—1:;供求比≥1:,市场呈现供大于求;供求比≤1:,市场呈现供不应求。
5、去化周期
去化周期是月末取得预售许可的住宅库存累计量和连续6个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量移动平均值的比。去化周期能够衡量房地产未来市场的供求关系,一般地,去化周期的合理区间为6—18个月,10个月为宜,偏小区间为小于6个月,偏大区间为大于18个月, 24个月是风险警戒线,超过了市场就有风险了。
6、二手房交易面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二手房交易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有一定差异,因此二手房的交易一般只考虑成交面积的影响。一般地,当二手房成交面积与一手房成交面积之比大于或等于1:1时,是比较成熟的市场,反之就是不成熟的市场。
在目前这个阶段,一手市场因为限价等原因,出现一定的扭曲,而二手市场恰恰更能反映市场的现实情况。而许多开发商,还会根据二手房业主的需求调查,研发新房项目。
因此,通过上述的房地产市场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 该城市房地产是否有过热想象?
● 该城市房地产开发的总体水平如何?
● 该城市房地产开发的供求关系怎样?
● 该城市房地产发展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 项目在该城市开发面临什么机会?
由此,对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环境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并且对未来城市房地产发展有比较准确的判断,从而指导房地产项目的良性开发。
3
模块三:城市的等级划分
运用房地产宏观经济指标可以对各个城市进行等级划分,我们将城市GDP总量、人均GDP、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等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就可将各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如图所示),全国各城市可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对房地产而言,三线和四线(或四线以下)城市区分等级的意义并不大,因此将三四线城市合并等级。
城市等级划分的梯级图
由于城市等级的划分与GDP总量、人均GDP、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比例结构等因素相关,因此当房地产风险发生时,一线城市抗风险能力明显高于准一线的城市,而准一线城市的抗风险能力明显高于二线的城市,以此类推,城市等级越高的,抗风险的能力越强。所以当房企进入一个新的城市时,可以根据该城市的等级设置一个风险控制的“安全垫”。
“安全垫”的概念在金融领域的风险控制中被广泛地采用,我们将其借鉴并运用到房地产领域中,并将城市等级的抗风险能力与安全垫系数之间作了相应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安全垫系数是在获取土地资源时,将原本投入的资金对应着城市等级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进行风险控制。如果安全垫系数较小,意味着提高了获取土地的“门槛”,从而提高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如果安全垫系数较高,意味着降低了获取土地的“难度”,有助于提高项目运作的灵活性,但同时也意味着要牺牲项目的一部分利润;而当房企依据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需要战略性地进入一个新的城市时,可以突破上述安全垫系数,但同时可能要做好“以时间换空间”的心里准备。因此要根据城市等级合理确定的“安全垫”水平,使得既能够增加项目运作的灵活性,又能够增强项目的安全性,也为房企进入城市奠定了基础。
4
模块四:企业战略分析
不同的房企有不同的企业战略,城市进入的标准都必须结合房企自身的企业战略的发展要求,以期达到相互“匹配”的目的,因此在制定进入城市的标准前,我们应该首先对自身的企业战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经济学中有很多的分析方法,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比较典型的分析方法是“波特五力模型”,而分析企业内部因素特别是分析企业战略比较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城市数据研究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