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茶文化
摘要:日本茶道源自中国。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历经几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将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它是禅宗日本化以后孕育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式样,对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是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布全国,喜爱茶道的人比比皆是,本文旨在对日本茶文化进行介绍,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日本茶道。
关键词: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程式道具精神流派
引言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现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来个流派。
十六世纪前的日本茶道十分繁琐,现代茶道由千利休删繁就简而成,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点心及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饮食外,茶道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
,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历史发展
茶在唐代由中国传入日本,主要通过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又称传法大师)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从中国带回茶籽,栽于近江(今日本滋贺县境内)的台麓山地区。最澄是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人,从此揭开了日本植茶的历史序幕。与最澄同期来华的空海和尚(又称弘法大师)从中国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815年,中安朝嵯峨天皇临朝,空海上了一份《空海奉献表》,其中说道:“……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这是日本最早的饮茶记录。还有一位留唐归来的永忠和尚当815年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兼任两寺的大僧都永忠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非常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岁的村田珠光来到京都修禅。当时奈良地区盛行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的“汗淋茶会”(一种以夏天洗澡为主题的茶会),这种茶会首创的采用了具有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的茶室——草庵“四鋪半草庵茶”,对后来的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从佛偈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后“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村田珠光还曾提出过“谨敬清寂”的茶道精神,他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從单純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据日本
论日本茶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