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心得体会
1记者走基层心得体会
记者假如沉入文山会海,写出来的新闻晦涩难懂。而且随着通信工具越来更加达,记者很简单被电话、邮件采惯出懒毛病,写出来的新闻缺乏变化。
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没想到的是,他们的答复相当全都:只需要设备。一台设备并不能转变他们的工作状态,但他们却连连感谢,由于他们觉得,多一台设备,海上的船只就多一分安全,“讨海人”能平安出海,平安归来,他们的工作就有了意义。
在永宁的时间不长,只有两天,要说真正体验当事人的生活还远远不够,我们只能试图更接近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工作,倾听他们的感受。真真正正地走下去,踏踏实实地沉下来,我们发觉了许多以往没有看到或者被无视的细节。有了细节、有了故事,才有鲜活的新闻。
3记者走基层心得体会
以前看柴静在采时,面对采对象总有个俯身的姿态,当时只是觉得这个姿态让人看着觉得舒适。不过,这次去南靖南坑走基层,面对采对象,我也俯下身,和他们拉家常,听他们说了许多心里话。
从南靖县城动身,开往葛竹村,先是一路上坡。由于自己身体适应力量比拟差,车子上到肯定高度时,就开头感觉有不舒适,耳膜嗡嗡作响,脑袋也有点发蒙,集中不了精神,甚至有点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声音。我开头担忧等下采能不能扛得住,所幸,。
进村的这段路况实在糟糕,车子上下左右颠个不停,随行的同志说,这样的路有6公里,是南坑镇葛竹、金竹和高港三个村的必经之路。一路上,透过车窗才知道这路悬在半山腰,两边长满了芦苇和杂草。两公里的单行道上,只见到零星几辆摩托车。越是往山里走,骆也越是宽阔,不过越是泥泞起来,绕过几个弯后,我们手机就没了信号。随行的同志说,这三个村是九龙江西溪漳州段的源头,没有工业,环境特殊好。路况虽然不好,但途中我们尽享游走在山清水秀之间的乐趣。
本只有2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颠了一个多小时,才最终到葛竹村。进村后,我们去了一户叫赖秋生的茶农家里,他们还给我们做了久违的锅饭。赖秋生的妻子很是害羞,忙活着炒菜炖汤,看到水槽里的菜还没洗,我们几个就动手忙。她说话声音不,我得靠得近一点才能听得清晰,或许是这个动作,让她觉得放松了一些。一来二去,我们便熟识了起来,炒菜那会儿,她还笑嘻嘻说起他们家这几年生活的变化,末了还靠过来夸我会炒菜。
午饭后,我们便去了茶园。这里的茶园很整齐,一溜一溜地挂在山腰上。一见他们扛着机器,噗噗噗地来回干活,我们也跟着上去动动手。我在后面扛着袋子,一溜过去,茶青越来越多,重得我快撑不住,可人家没停下来,我也不好意思叫停,只好咬紧牙根撑着,手上青筋都粗了起来,全身直冒汗,以至于后来整个下午,手臂抖个不停。都说茶叶是暴利行业,但我想,对于茶农来说,只能说是辛苦的回报。每一道繁琐的工序,都集结着茶农的汗水,单单采茶就让人累得够呛了。不过,赖秋生说,苦点不算什么,这几年,倒是进村的路,让他茶叶贬值了许多。
下午时分,我们到赖聪慧家采,他家正好在做茶,我一问一年能赚多少,对着镜头的他有点支支吾吾说不清。但一问他茶叶价格为什么低了,他就滔滔不绝了起来,他说进村的路实在太糟糕了,坑坑洼洼,许多茶贩根本不愿来,即使来了也会压低茶叶的价格。我们一起蹲在地板上聊了起来,他低着头在地上画了个圈说,要是路能修好,一年赚个十来万就没问题了。
片刻之后,他突然快乐地说,就在前一阶段,他们村里已经在筹钱了,据说高港和金竹也在筹钱,就是要修路,,参加整修这条将来的“致富路”。对着镜头,他笑了起来,露出满脸的皱纹和所剩不多的牙齿,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后,不管怎么引导都说不出什么了。等我们收起话筒,他笑呵呵地凑过来静静地说,这三个村最终是齐了脚步了,早这么打算,如今村里该是另一番模样吧。现在就盼望这路能修得快一点。
采很顺当,一天的乡村生活,让我对葛竹村产生亲切感。回来的路上,吹着凉凉的晚风,如此安静的乡村,也如此淳朴的村民,他们知足上进,勤劳才智,每一天都为自己的生活脚踏实地。只要我们情愿俯下身去听,去看,去体验,去和他们沟通,他们会很情愿掏心窝,说出心里话。
4记者走基层心得体会
记者走基层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