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第八讲
2008年安全评价人员教育培训
第八章 行为金融学基础
5、雇工游戏
考虑一个游戏,雇主向雇工提供工资 ,并且期望得到一个 的工作效率。如果雇工选择拒绝 ,他将失业,且一无所有。如果雇工定两个消费计划可以用彩票 和 来刻画,则前景理论蕴涵:
,
其中 、 为消费计划收益等于z的概率; 为财富与参照点 之间的差; 是个单调增的函数,该函数是S形的,对收益而言,他是凹的,对损失而言,它是凸的,在原点附近发生弯曲,在两个方向呈现出敏感性不等的现象,; 是一个决策权重函数,该函数单调增, , ,,对于小概率,它赋予较大的权重,对于大概率,它赋予过小的权重。
第八章 行为金融学基础
():效用函数
第八章 行为金融学基础
():权重函数
第八章 行为金融学基础
应用1:改变人们评价事物的参照点,可以改变人们的风险偏好。
例如:假定一家公司面临两种投资决策选择:
选择方案A,100%赢利200万;
选择方案B,50%的概率赢利300万,50%的概率赢利100万。
如果公司的赢利目标定得比较低,例如100万,则方案A以100%的概率多赢利100万,方案B以50%的概率多赢利200万,50%的概率刚好达到目标,方案A和B都是获得,个体是风险回避的,大多数个体会选择方案A。如果公司的赢利目标定得比较高,例如300万,则方案A是100%少赢利100万,方案B是50%的概率少赢利200万,50%的概率正好达到目标。个体是风险追求的,因此个体会选择方案B。由此可见,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对员工绩效的期望水平来影响其员工对风险的偏好。
第八章 行为金融学基础
应用2:
损失规避概念在市场营销中被广泛地应用。例如,如果商店中有一个又一个100元的CD机,商店规定:以现金方式支付,则按商品原价支付;以信用卡支付,则需要支付105元,人们通常觉得没有必要承担这额外的损失,故大多采用现金形式支付。如果将CD机的标价为105元,以现金支付可以优惠待遇5 元,则人们就不会觉得信用卡支付会有损失,这种定价方式可以刺激信用卡消费。
应用3: (解释赌徒心理 )
应用4: (解释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 )
第八章 行为金融学基础
§ 心理帐户(mental account)
例:考虑一组情形:
情形一: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100元。在你马上出发时发现掉了100元钱,你是否还会去听音乐会?
情形二:昨天你花了10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的音乐会门票。在你准备出发时发现票丢掉了,如果你想要听这场音乐会,你必须再花费100元买张门票。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
在第一种情形中,大多数人回答仍然会去听音乐会,而在第二种情形中大多数人选择不去听音乐会。这两个回答与传统个体完全理性假设是不相容的,因为不管个体丢掉的是钱,还是音乐会的门票,其价值都是100元,他们的价值相等,人们就这100元的消费行为也应该相同。从可替代性角度看,很难理解丢了钱人们还会去听音乐会,而丢了门票却不再去听音乐会。
第八章 行为金融学基础
上述例子的解释:Richard Thaler认为,事实上,在人们的头脑中钱并不像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具有完全可替代性。真正的情况是,人们会把不同的东西归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钱和音乐会门票分属两个账户,所以丢了钱不会影响音乐会门票所在账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会选择去听音乐会;但丢了的音乐会门票和后来再买的门票被归于同一个帐户,所以看起来好像花了不得200元听一场音乐会,人们就觉得价格偏高,所以就不愿再去了。
心理帐户的研究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1) 收入的来源
人们会根据钱的来源,将它们分到不同的帐户中去,不同帐户的消费倾向是不同的。人们会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费,但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完了。这说明人们在头脑里分别为这两类钱建立了两个不同的帐户,挣来的钱和意外
金融经济学第八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