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一、遥感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二、遥感应用的几个基本问题
三、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四、生态环境监测的应用
五、农业应用
六、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年同季相影像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变化信息;另一种是当年影像与前一年的土地利用矢量图进行叠加分析,运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取变化信息。
3、土地覆盖
土地覆盖是随遥感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其含义与“土地利用”相近,只是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土地覆盖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对地表覆盖物(包括已利用和未利用)进行分类。监测土地覆盖所要获取的信息多数是地物潜在信息。
有两种方法在土地覆盖调查以及类似的调查中常要用到:
——一种是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ANN),这种技术的主要思想是将人们的要求与可能的结果以及人们对产生结果的要求以及模糊的经验建立某种联系,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特点,反复将结果反馈到前端,对比要求条件,检验结果是否理想,最后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一种是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由于一景遥感影像的每一个像元灰度数据在灰度空间中都是一个向量,运用用户事先对计算机的训练,根据训练给出的标准向量与当前待判断向量的差异进行向量分析,同样运用分层反馈的方法,求得最佳分类效果。
四、生态环境监测的应用
1、水体污染
,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地球上的湖泊、河流总面积约620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储藏着淡水,是地表淡水水源。沿海,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带。目前,全世界有50%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50km的范围内,如果在离水源岸边50km的范围内,则大约集中世界85%以上的人口。人们就近把越来越多的废水,垃圾排入湖泊、河流与海洋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遥感技术应用于以海洋为主的水体污染监测,包括洋面漂浮油膜、海水浊度的海洋水色污染监测,近海的赤潮灾害,湖泊富营养化以及河流含泥沙量(浊度)监测等。
遥感监测设备包括根据油热惯量比水大的原理制成的红外传感器;多谱段扫描成像仪,其光谱分辨率高达8µm以内;雷达扫描设备、微波辐射成像仪等。
2、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按照土地退化的成因和表现,可分为风蚀、水蚀、融冻、盐渍和其他因素形成的荒漠化类型。我国荒漠化危害严重,据估算,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而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8倍。荒漠化不只造成可利用土地减少,生物和经济生产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还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并引起沙尘暴等恶劣的气候,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荒漠化遥感监测多数采用中或大尺度影像数据,如TM、MODIS等影像数据。提取专题信息方法有:
(1)指数提取法,包括提取反映植被信息的指数有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等。
(2)K—T变换法(穗帽变换)。运用K—T变换能有效分离土壤与植被信息的特点,对变换后的第一主成分(KT1)反映土壤亮度的图像和第二主成分(KT2)反映植被分量的图像分别进行再分类(监督分类或非监督分类)或阈值分割。
3、 沙尘暴监测
沙尘暴是风蚀荒漠化中的一种天气现象。沙尘暴携带的沙尘吞噬大量农田,使大量土地变为沙漠,据统计,每年我国的沙漠以4000 km 2的速度向外延伸。
由于沙尘的光谱特性与下垫面背景是有区别的,这为沙尘暴的监测提供了可能。目前,正在运行的MODIS或NOAA/ AVHRR遥感卫星提供的数据可以用来监测沙尘暴,因为这种影像数据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都很高。经试验测试表明,沙尘粒子半径越大,散射能量越集中在长波段,吸收消光也同时增加,散射比下降。即当天空中大粒子沙尘增多时,光线被强烈吸收,能见度急剧下降,并且颜色变橙红色。
根据不同光谱波段上沙尘粒子的散射和辐射特性,可以有效地将沙尘层、云、地面等遥感目标物和其他干扰因素加以区分。有人使用MODIS 的三个通道资料合成出RGB彩色图。色彩配赋的方案是, 0. 65μm 波段赋予红色, 0. 86μm 资料赋予绿色, 0. 47μm 资料赋予蓝色通道,合成后的图像可以用伪色彩很好地反映了空中沙尘的细微纹理结构。
五、农业应用
1、精确农业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又称精准农业、精细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的一次重大变革。精确农业是指根据作物生长环境的差异,定时、定量、定位获取作物生长环境以及作物本身状况信息,转换为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合理需要信息,运用智能化农机具,准确合理施肥、灌溉
遥感技术应用的几个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