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阿福的新衣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的:
1、在理论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
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展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看出来了,师傅的手大 ,徒弟的手小,量的不一样.
生5:师傅的拃比徒弟的拃长,徒弟做出来当然就小了.
生6:假设用一个人的拃来量就好了,衣服就不会小了。
生7:是啊,只有用同一个人的拃来量才不会出错.
……
师:同学们真聪明,阿福的上衣做小了,就是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造成的。要想测量的准确,标准必须一致才行。也就是进展测量时单位必需要统一.
师:怎样测量才能把阿福的上衣做的适宜呢?同学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3、学生独立考虑。
4、学生交流方法。
生1:比着阿福的上衣量,就不会小了。
生2:用同一根绳子来量,就不会小了。
生3:我和妈妈去做衣服时,裁缝师傅都是用尺子来量的。
生4:是啊,妈妈给我买衣服时也都要用尺子量一量。
生5:卖衣服的地方都是用尺子量。
生6:对,可以用尺子来量一量。
……
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假设裁缝师傅用尺子来量的话,徒弟就不会把衣服做小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师板书课题:厘米
师:想一想,你都理解有关厘米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谈。
5、认识厘米。
在学生谈的根底上,老师顺应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学习有关厘米的知识。“。厘米可以用字母的cm表示。”
6、认识直尺。
师:你用过直尺吗?你理解有关它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说。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注意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适时引导纠正。
7、联络生活。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你想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活动)
三、稳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我会量。以比赛的形
式看谁量得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第2题:
读出不同起点开场的长度.
3、自主练习第3题:先估计,再和同学互相量一
。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可做不同的理解,如“手"的图可以理解为手掌长、手掌宽、手指长等,这些理解都是有道理的,
老师应给予鼓励,并加以交流。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信息窗二 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79页,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开展观察才能、动手操作才能、估测才能和互相合作学习的才能。
3、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络,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
什么?学生自由谈,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
1、师傅在用尺子给阿福量衣服;
2、师傅说阿福的身长是1米;
3、徒弟说阿福的身长是100厘米;
4、阿福说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师:对呀,到底是1米还是1厘米呢?(生也陷入
考虑)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1米。
师:谁知道1米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探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想一想:1米和100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知道的?生说师板书:1米=100厘米
师:1米=100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m=100cm.
3、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
(1)估计:“1米"有多长?
(2)同桌合作,互相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
4、估测。
(1)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也是1米?
(3)黑板大约长几米?
三、稳固拓展,应用问题.
1、填一填。是m还是cm?
2、自主练习第1题:,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3、自主练习第2题:可以怎样量?让学生独立
做,?
四、理论活动:量一量自己一步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课本79—80页,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