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昌都地区**县葡萄种植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目 录
项目摘要
第一节 项目摘要……………………………………………………4-6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意义和条件
可以极大提高我县财政、税收收入,还可有效地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对加快**县设施农业现代化进程将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因此,通过项目的实施,该地区的农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特色产业的高效化将会得到进一步实现,。效果十分明显,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十、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2、《2008年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意见》;
3、《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4、2005年昌都地区编制的《昌都地区特色畜牧业发产业化发展规划》。
5、**“十二五”项目规划
6、2006年《西藏自治区建筑工程工程量计价定额》;
7、《昌都地区造价信息》(昌建发〔2009〕94号)以及地方材料价格进行调整。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7
**县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素有藏东南“水果之乡”之称,在这里孕育着丰富的野生红葡萄和白葡萄资源,主要分布在怒江沿线的东坝乡、中林卡乡、下林卡乡、绕金乡和扎玉镇等乡镇,当地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有较好的气候资源,土壤和灌溉条件较好。全县现有野生葡萄2万株左右,年产葡萄在100吨以上,野生葡萄树基本上都攀附在核桃树上,生长处于原始状态,大部分植株的树龄在20年以上,经化验检测,该区域的葡萄是生产优质葡萄酒的上乘原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成片野生葡萄群。
**县于1998年在县城建立西藏地区唯一一家葡萄酒厂,开始对野生葡萄开发,其生产出了**纯天然“藏东”干红葡萄酒,其色泽红润、口感清爽,营养价值高,是优质饮品之一,经国家酒类检测中心检测,品质达到国家优质葡萄酒生产要求。由于过度采摘和缺乏有效地保护,使野生葡萄资源锐减的现象也逐渐凸现,加之目前野生葡萄生长老化,弱化、退化及品质劣化非常严重,已无法满足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对野生葡萄资源人工扦插栽培,建立人工葡萄生产和加工基地,缓解对天然野生葡萄资源掠夺性利用的现象,做大做强我县葡萄酒生产规模和效益,就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提出本项目。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意义
1、野生葡萄的开发利用是我县发展特色产业的必然选择。
根据我区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按照昌都地委、行署的经济工作部署,发展一县一品特色资源开发,我县对野生葡萄的开发利用是必然的选择。
7
2、开发利用野生葡萄资源是**县经济跨越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绿色产品的兴趣越来越浓,野生果品具有栽培果品无法比拟的营养和味道,不仅是区内、区外乃至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对野生果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开发野生葡萄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一种收入。而已有的资源已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需要。因此,对驯化野生葡萄资源,变野生为人工栽培的技术需要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3、驯化和开发野生葡萄资源,能有效地保护野生植物环境
**县现有葡萄主要来源于对野生资源的采集,长此下去,必然造成特有野生资源衰竭,不合理的采集也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切实保护野生葡萄资源的前提下,加快人工栽培的步伐,使天然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同时使该资源造福于项目区的广大民众。对野生葡萄资源的驯化,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野生葡萄的需求,而且可以带动当地葡萄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帮助当地农牧民尽快富裕起来。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当地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免遭破坏,有益于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节 项目建设条件
1、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高山干热峡谷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温和,年温差小,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5℃(7月);最冷月平均温度为3℃(1月份),年极端最高温度为
8
32℃,全年无霜冻,常年日照为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2%,。年降雨477毫米。
2、土壤条件
项目基地土壤以石灰性褐土为主。土体厚度为60—80厘米,土壤肥力中等偏下,,表土耕作层厚度为25厘米左右,%,%,%,%。
项目区地形土壤
3、政策支持。我县委、县府历来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在最近几年加大了对特
葡萄种植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