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事件样本采集方法
及时、准确、有代表性地采集食源性疾病有关样本,对疾病的明确诊断、病人的急救治疗、查明有毒食品来源及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应认真准备好采样器材(灭菌采样容器,运送培养基、无菌棉签、采血针筒、试管等)
采样应做到及食源性疾病事件样本采集方法
及时、准确、有代表性地采集食源性疾病有关样本,对疾病的明确诊断、病人的急救治疗、查明有毒食品来源及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应认真准备好采样器材(灭菌采样容器,运送培养基、无菌棉签、采血针筒、试管等)
采样应做到及时、正确操作。
样品采集
采样用容器和试剂
、无色、无毒的聚乙烯塑料或硬质玻璃〔又称硼硅玻璃〕。样品瓶必须专瓶专用,切不可用实验室装过试剂的瓶作采样瓶。
,容器包装好后可防渗漏,能承受空中或地面运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所有采样用具、容器需严格灭菌,并且不能存放过长时间,防止污染影响检验结果。
3、采样用的生理盐水、运送培养基及有关试剂等都应该满足新鲜、无菌的要求,同时应符合采样所需要的试剂量,如运送粪便的培养基为5ml/管为宜.
采集标本的根本原那么
1、用于别离培养的病人标本,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
2、对微生物检测样品,应防止采样时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和引入新的抑菌物质,如容器是否有消毒剂的残留,或使用刚烧灼未冷却的采样工具。.
3、注意采样部位,要在疾病发生确实切部位采样,也就是病原菌最多的地方。如细菌性痢疾的大便,采样要采取脓血部份送检。
采集标本的根本原那么
4、采集的标本要有足够的量。要根据标本中病原菌的含量、别离要求和标本的性质而定。一般脓液标本要1~2毫升,血液标本5~,食品采样应尽量多于25g〔ml〕以上
5、采集标本时应注意与病程的关系。如伤寒病人第一周血培养阳性率高,2~4周那么大便培养阳性率高,败血症高热寒战时血培养阳性率高,用药前血培养阳性率高。
采集标本的根本原那么
6、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一般要求不超过4h。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7、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或伤口拭子,宜插入运送培养基或生理盐水中送检。
8、做好样品标记,填写采样单。应详细填写检样名称、来源、采样时间、采样方法、中毒情况、患者主要临床病症、检测工程等,使实验室能准确及时接种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提高阳性检出率
采集标本的根本原那么
9、根据不同样品的性状,检验工程要求,合理保存和运送样本。夏秋季最好用冷藏方法运送样品。
〔1〕尽量采取中毒患者食用后的剩余食品;
〔2〕无直接剩余食品时,采集可疑中毒食品的包装或者用灭菌生理盐水洗涤盛过可疑中毒食品的容器,取洗涤液;
〔3〕采集同一加工场所加工的其它直接入口食品;
〔4〕半成品或原料,假设是化学性、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采集食品原料尤为重要;
〔5〕调查人员应对食品加工场所进行认真全面搜查,以客观结果判断是否还存在剩余食品或者原料。
这类采样主要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对刀、墩、容器、冰箱、水池、下水道口、设备、工具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可疑中毒食品的物品外表进行涂抹采样,也可用刀刮物品外表取样。
〔1〕粪便标本应在发病早期并且尽量在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在急性期〔3天以内〕采集标本,可以提高检出率。〔注:无论中毒病人是否已经服药,均应进行大便采集。〕
〔2〕粪便标本中含有很多杂菌,但也应该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为提高检出率,最好采集新鲜粪便,采集脓血便或粘液便,陈旧标本影响检出率。
〔3〕应采集严重腹泻中毒病人的大便。
〔4〕液状粪便采集水样便或含絮状物的液状粪便2~5ml;成形粪便至少取蚕豆大小粪便1块〔约5g〕放于灭菌容器内,假设无法获得粪便时,可用保存液或增菌液湿润过的棉拭子插入肛门4~5cm深处〔小儿2~3cm〕轻轻转动一圈,取直肠外表的黏液后取出,盛入运送培养基或保存液中送检,为保证多个检验工程的开展,同一患者应至少采集2支肛拭。采样时注意勿将尿液或水混入粪便或容器内,采样后尽快塞紧或旋紧容器。
〔5〕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防止接触空气,最好立即培养。假设不能立即培养,那么将粪便标本置于无氧容器内,
〔6〕不能及时别离培养的,用于细菌培养的样品可采用冷藏〔4℃~8℃〕保存。用于病毒培养或核酸检测的样品,应采用冷冻〔-20℃~80℃〕保存。不要超过2h
:
通过收集患者呕吐物、洗胃液、胃内抽取液和尸体解剖获得。注意防止污染,洗胃液最好采集最初抽出的,
食源性疾病标本的正确采集及送检规范-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