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镜花缘》的讽刺艺术.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镜花缘》的讽刺艺术
清代中期(乾隆——道光时期),是已经进入晚期的中国封建社会由回光返照向崩溃衰亡的转折时期。在这个夜气如磐,新旧社会思潮激烈斗争的动荡时代里,中国古典小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形成了小说史上的最后一个创作高潮。李汝珍论《镜花缘》的讽刺艺术
清代中期(乾隆——道光时期),是已经进入晚期的中国封建社会由回光返照向崩溃衰亡的转折时期。在这个夜气如磐,新旧社会思潮激烈斗争的动荡时代里,中国古典小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形成了小说史上的最后一个创作高潮。李汝珍的《镜花缘》,就是这个最后高潮里面出现的一部长篇杰作。李汝珍用他神话般传奇的大笔,驾驭其高超的讽刺之舟,凭借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说的似乎只是神话故事,实际却有现实的影子,是现实生活的漫画。并在这幅漫画里加入了炽热的理想,从而构造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虚幻世界。在这讽刺之舟里,李汝珍化身其所钟爰的理想人物唐敖父女,时而写实、时而夸张,嬉笑怒骂道尽其不满;时而在变形、怪诞中暗藏深义,象征中透露着心绪,对比中表现着进步的思想,成全了理想世界里一场镜花水月的梦中梦。本文试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入手,对作品中的讽刺对象、讽刺技巧及讽刺目的予以探讨、研究。
关键词:《镜花缘》;讽刺对象;讽刺技巧;讽刺目的一、讽刺对象
《镜花缘》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是清代长篇章回小说中的一颗明珠。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明朝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清朝则是其成熟期。明朝时,就长篇白话小说的写作而言,由集体创作发展成为个人创作、作家创作,并针对读者对象而写成供阅读的作品。这种倾向,理想国度的正面描述,将在第三章讽刺目的里有专题讨论。为了丰富理想国度的蓝图,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不理想的,是作者所讽刺的对象之一。
首先是有关外交方面的。国际战争频繁,生灵涂炭、纠纷不断。李汝珍有一颗最博大的胸怀,为了反对国际战争,维护世界人民的利益,汝珍在《镜花缘》里描写了一个海外各国中处理国际关系最好的国家——轩辕国。这个备受拥戴的和事老,寄托了作者的美好希望,希望清政府实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但对当时战乱不断的清朝而言,这种政策只是虚无缥缈的烟纱,看得到摸不到。只得借轩辕国以表其外交立场。
其次是针对帝王贪淫暴虐,女儿国国王就是典型。她只顾追求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死活,把政权看成是不准他人染指的私产,做的都是恶事,和君子国国王提倡的"唯善为宝〃大相径庭。而女儿国国王就是作者批判的典型。
再次,女儿国出现西宫娘娘谗害世子、篡夺政权的斗争;还有唐天朝,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却自己称帝。宫廷欺诈,虎毒食子,这一切都是对争夺权柄的厌恶与嘲讽。
通过对不合理国家制度的嘲讽——包括对外交、君主和宫廷等三方面的揭露,作者为理想社会的建立树立了相对立的参照物,并进一步展现了讽刺对象的多面性。也为讽刺技巧的多角度探讨,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间和依据。
二、讽刺技巧根据清代讽刺小说不同的创作特点,有人把讽刺小说分为三类,即魔幻化的讽刺小说(如《斩鬼传》、《平鬼传》、《何典》等),写实性的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和讽喻式的讽刺小说(如《镜花缘》)。作为讽喻式讽刺小说的代表,《镜花缘》既有《斩鬼传》等小说虚构的特征,即把现实幻化为一些具有某种抽象意义和讽刺意味的国家,然后对这些国人进行夸张的、漫画化的描写,从而幽默地嘲讽了种种丑陋世态,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讽刺意味;同时,又有一些《儒林外史》中
“直书其事,不加断语”的写实笔法,因此,便冲淡了因写实而透露出来的悲剧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更接近于喜剧的本质特征。
有关悲剧和喜剧的本质问题,鲁迅先生有一段传世经典名言,他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讽刺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2]讽刺是喜剧的支流,喜剧的本质是:"人类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诀别。然而,在尚未达到这样的历史阶段的时候,这种喜剧本质往往以一种扭曲的形态表现出来,即讽刺主体对被讽刺的客体表现为一种义愤,义愤的情感达到极致时采用了一种逆向表现形式,这便是讽刺。"⑶可见,讽刺是社会历史中客观的喜剧性矛盾冲突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一种艺术手法。而讽刺这种艺术手法的
表达技巧则有多种。如写实、对比、夸张、变形、象征和怪诞等。
.写实首先,前面已经讲到《镜花缘》与《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的写实笔法颇有渊源,〃直书其事,不加断语〃。作者〃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物,不以主观偏见去阉割对象的丰富内容。在李汝珍笔下,多九公就是这样一个生动立体的形象。在第十六回中,面对两个黄毛Y头,多九公是摆足了〃老博士"的架子:他在心里揣度着,“据这女子言谈倒也不俗,看来书是读过几年的。可惜是个幼年女流,不知可有一二可谈之处。如稍通文墨,今同外国黑女谈

论《镜花缘》的讽刺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60287****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