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锐器伤防护
主要内容
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
标准预防与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
锐器伤危险因素
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
生物性
化学性
物理性
心理危害
其他危害因子
*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锐器伤防护
主要内容
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
标准预防与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
锐器伤危险因素
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
生物性
化学性
物理性
心理危害
其他危害因子
*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OSHA)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8
职业接触Occupationalexposure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血源性病原体Bloodbornepathogen
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职业暴露的类型
医疗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血糖针、手术刀……
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
医务人员所面对的风险
艾滋病感染人数超过100万人
性病每年递增15%
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600万人
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我国人口的10%
丙型肝炎:3800万,90年代以后呈上升趋势,感染率约为3%
背景数据
美国CDC资料显示:138例医务人员因职业性暴露感染HIV或AIDS(1985-2001,USA)。
HIV感染者的各种体液(血液、精液、唾液、宫颈分泌物、CSF、眼泪、乳汁、尿液)均可分离到HIV。
主要通过精液、宫颈分泌物、血液传播。其他体液浓度极低,不具传染性。
无症状HIV感染者有传染性,潜伏期较长,平均8-10年。
窗口期的感染者有传染性。
SHEA(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协会)
所有患者的血液与可能含有血液的体液成分(如脑脊液、腹水、羊水、胸水、关节腔滑液、心包积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其他血液污染的体液成分)均应被视为血源性病原体潜在的传染源;
所有医务工作者均应遵守标准预防的规范;
强调采用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尽可能减少医务人员以及患者暴露于血液等标本的几率;尽可能避免医患之间的血液传递。
1984年第一例职业暴露艾滋病例
1988年第一件安全器械问世
1990年安全器具的使用扩大到全国
1992年FDA发布“安全警告”
1996年1000项安全器具发明
1998年加州通过州级法律
1987年六例职业暴露艾滋病例
CDC出台接触血液、体液通用预防准则
2000年2年16个州颁布州级法律
1999年OSHA发布“征询函”总结
2000年安全器具成本效益报告
1991年血源性病原体防护标准(BPS)
2000年美国颁布针刺伤防护法案
2001
1997
54例职业感染HIV病例
3例职业感染HIV病例
1例可能职业感染HIV病例
美国针刺伤防护发展历程
54例职业感染HIV病例
AIDS/HIV让美国感控改变很多
AIDS/HIV发病率高
不能对每个病人常规检测(人权,费时)
对每个所接待的病人均要假设为AIDS/HIV
血液、分泌物和体液接触戴手套
高度重视防止利器损伤
我国HIV流行现状(2009年底前)
1985年报告首例
截至2009年底
报告HIV/AIDS例数326,000
AIDS病例 107,000
死亡病例 54,000
2009年报告新感染数
HIV/AIDS 48,000
AIDS病例 20,000
死亡病例 12,000
2009年HIV/AIDS估计数
HIV/AIDS740,000
平均HIV感染率 %
HBV、HCV和HIV感染后可以
多年为无症状携带状态
不要认为只有在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个体才具有传染性。很可能,一个被感染的人看上去和健康人一样。
10-15%AIDS明确诊断
85-90%HIV感染者未被诊断
(表现轻微甚至症状全无,但已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病毒)。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
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必考虑其诊断)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标准预防的概念
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破损的皮肤、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凡接触这些物质时均须采取预防感染措施:
职业安全与锐器伤培训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