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的公司制企业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体,一方面所有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保护资产完全完整,确保经营者“尽心经营”,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另一方面,经营者为了履行对股东的承诺,降低自身“被替代”的风险,贯彻公司政策和管理目标,也需要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设法保证其有效运行,因此,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及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研究内部控制,对指导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目录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1
(一)国外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1
(二)国内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1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2
(一)内部环境 2
(二)风险评估 2
(三)控制活动 2
(四)信息与沟通 2
(五)监督 2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3
(一)抑制腐败 3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
(三)提高经济效益 3
四、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高 3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4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4
(四)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4
(五)信息沟通不畅 5
(六)风险评估不到位 5
五、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5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 5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6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6
(四)加强信息沟通 6
(五)强化内部审计功能 7
(六)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7
参考文献 8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95年2月27日,英国中央银行宣布,英国商业投资银行——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而倒闭。消息传出,立即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金融界引起一连串强烈的波动。东京股市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跌至近两年最低点,伦敦股市也出现暴跌,纽约道琼斯指数下降了29个百分点。
自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之后,大和银行美国对冲基金阿玛兰斯巨亏,中航油违规交易,到目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一事件的发生无一不渗透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了对于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最好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所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内部控制的定义
(一)国外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1949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题为《内部控制z 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与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认为内部控制包括经济组织的结构设计及经济组织为保护其财产的完整性、检查其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既定的管理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1988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第55 号《审计准则公告》中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实现公司特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并明确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准则规定,内部控制系为达成管理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管理工具。
美国COSO 委员会1992 年发布的《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它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国内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6 12 月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一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夺与程序。
我国财政部2001 年6 月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中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2008年5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此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要素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
会计本科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