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随笔
闽宁中心小学高菊莉
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陶行知教育名篇》聚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和理论的精华,文章深化浅出、通俗易懂,从“老师读书随笔
闽宁中心小学高菊莉
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陶行知教育名篇》聚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和理论的精华,文章深化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表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那么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老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承受知识,,,他第一就注重安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如今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开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的上获得和蔼开展。
二、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假设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承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考虑。素质教育主张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老师的社会职能就是表达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老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考虑,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正确结果。和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老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能推而广之,到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
教师读书随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