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知识
篇一:中国戏曲根底知识
中国戏曲根底知识
【戏曲虚拟】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根本手法。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敏处理时间、空间。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中国戏曲知识
篇一:中国戏曲根底知识
中国戏曲根底知识
【戏曲虚拟】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根本手法。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敏处理时间、空间。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探究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制造。戏曲节拍戏曲术语。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一的共同要素。由戏曲形体动作节拍和音乐节拍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特别强的节拍性。它能协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衬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戏曲表演中构成开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标准。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装、服装等都构成标准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标准化。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根本固定的格式。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方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开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开展。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接成队故称串。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
生等。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酬劳,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假设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开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化而来。面部化装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
净、武净等。
【末】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杂剧中有副末。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明清时,成为独立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
中国戏曲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