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镜花缘》笔记例文3篇(《镜花缘》读书笔记)
经典名著《镜花缘》笔记例文1
清代章回体小说,作者李汝珍。奇书,忍不住聊两句。
开头交代了因果(百花因武后吩咐违时开放,贬谪人间),前半部分讲了唐敖诸人游历海外,后半部分是武后经典名著《镜花缘》笔记例文3篇(《镜花缘》读书笔记)
经典名著《镜花缘》笔记例文1
清代章回体小说,作者李汝珍。奇书,忍不住聊两句。
开头交代了因果(百花因武后吩咐违时开放,贬谪人间),前半部分讲了唐敖诸人游历海外,后半部分是武后开女科,百花托生的百位才女齐聚,最终几回写了起兵举事,诸英诸芳或战或殉,中宗复位,红文宴重开,匆忙收尾(详细故事情节可百度)。简洁查了下相关,前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它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也有说它是反映妇女问题的一部小说,都很切中了。
对内容而言,我自己偏爱前半部分,写游历海外诸国的见闻,有各种大胆稀奇的想象,好让不争的君子国,劳力不劳心而长寿的劳民国,一毛不拔吝啬的毛民国,无后代、死后百年可复活的无继国,人前人后不一的两面国,女外男内的女儿国等等等等,夹杂了许多作者的个人主见观点和对时事世风的讥讽,比如信风水,崇佛,缠足,奢糜等等,精彩得很。后半部分大部分是各佳人的才华展示,许多讲韵联对和诗的情节,特殊是红文宴上的,我许多看不懂只能看喧闹,有对这方面感爱好的倒是可以观赏一下。然后到了近收尾时道姑的谶言诗一出,渐起悲声,各才女回海外,赴仙山,奔战场,直至落幕,更是难熬。
据说这书是准备写二百回的,从行文能看得出来,九十多回红文宴才结束,正常的起兵举事唯恐准备具体写的……我都不知道该惋惜还是庆幸了,真是有点不想看悲剧的细微环节啊。
以及查过了,这书成书比红楼梦晚,受红楼影响还蛮明显的,不过人物性格完成度很明显不如红楼,多而欠精,百位才女有印象的除了近乎主角的唐闺臣,就只有女儿国储君阴若花了,阴若花结局还被一笔带过了,好恨啊,捶地。
整体还是举荐下,太敢写了,现在常常看到讪笑一些陈旧观念会说“大清朝都亡了”,看过这书就会知道大清朝的人许多想法比一些现代人还要前卫。不由得感叹,有的人在古代,思想却能超越时代,有的人在现代,却能活成一个古董。思想开明与否,与时代实在不是完全相关啊。
经典名著《镜花缘》笔记例文2
本书以百花仙子在天庭受罚而被贬下凡为开头,以百花仙子重返天庭为结尾。用一个屡考不中的秀才—唐敖的视角,用各国风情穿插而形成的一部著作。
翻开书,各种奇异的国家及其风土人情,犹如一幅精致的画卷,在你面前缓缓绽开……君子国的谦让,礼貌,祥和,让我读之心头一暖;劳民国的长寿,让我懂得了真正的养生之道;大耳朵国的过犹不及让我深思;黑齿国的文采让我赞美;白民国的徒有其表让我叹息;淑士国的“酸”让我感慨;厌火国的野蛮让我惊恐;女儿国的阴阳颠倒让我注目;轩辕国的大度让我欣喜……
在全部的国家中,我独爱黑齿国与君子国。黑齿国里,唐敖与林之洋、多九公以为他们个个又黑又丑,谁知,细看之下,个个生的眉清目秀。接着,在女学塾里,多九公的自负让他吃足了苦头,两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提出来的问题让多九公瞠目结舌,这些问题都须要对书本有肯定的见解才能回答出来,于是,我知道了,人不行貌相,海水不行斗量。在黑齿国,民风淳朴,一本书是无价之宝,不论男女老
经典名著《镜花缘》笔记例文3篇(《镜花缘》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