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设计人荥阳市第二小学曲翠瑛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3)
教材分析:
上节课的教学已经引出统一长度单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标准”来测量很不方便,教材由此引出厘米尺,并在尺上用不同颜
2/9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设计人荥阳市第二小学曲翠瑛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3)
教材分析:
上节课的教学已经引出统一长度单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标准”来测量很不方便,教材由此引出厘米尺,并在尺上用不同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在此根底上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老师出示图钉,通过测量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宽大约是1厘米,让每个同学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通过例2指导学生如何用厘米尺进展测量,总结使用学生尺的方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有了比较物体长短的认识,但要进一步学会正确判断物体长度的方法,
还较困难。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和动手才能差的特点,需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理论活动,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才能。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才能.
2/9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才能。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各种尺子、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评价:动手量一量、画一画、课堂提问、课后检测进展评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例如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4/9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如今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老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展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一样的标准进展测量。
老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和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