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访谈实例摘录
1、 谈话目的:
调查父母如何对待儿童的侵犯性行为,以及父母对男女孩子侵犯性行为的态度是否一致。
2、 准备工作:
(1) 将父母对侵犯性行为的一般控制方式分为三类:严格制止;放任纵容;有时制止有时放纵。必要时可结构性访谈实例摘录
1、 谈话目的:
调查父母如何对待儿童的侵犯性行为,以及父母对男女孩子侵犯性行为的态度是否一致。
2、 准备工作:
(1) 将父母对侵犯性行为的一般控制方式分为三类:严格制止;放任纵容;有时制止有时放纵。必要时可设计更多的类型。
(2) 设计谈话时所提出的问题,使之能达到获取所需资料的目的,并现实可行。
(3) 预试,即先找少数父母试问各个问题,看问题是否明确,措词是否恰当,是否易于理解,会不会产生误会等。
(4) 根据预试结果,修改谈话计划,制定记录表格,与谈话对象取得联系,约定或排定谈话时间与顺序。
3、 谈话内容及可能的反应选例:
(E表示谈话者的问题,R表示受谈者反应,括号内是编著者加的说明)
例1:
E;“有此父母认为男孩子应当学会保护自己,不受别人侵犯;也有些父母认为,男孩应学会自我控制,避免和人打架。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R:“嗯。我看这儿附近有些孩子挺够呛,常见有打架的。我们小时候可不允许这样的。”
(受谈者并未答到点子上,故未能提供可以记录的反应。)
E:“哦。嗯……现在有些父母觉得男孩应学会自卫,保护自己不受侵犯;也有些父母却认为男孩应该学会自我控制,不要和别人打架。你对这个问题怎样认为呢?”
R:“我认为,孩子们应多学会一点自我控制。老是打架,又危险,又让人看了讨厌。”
(现在的回答上了题,受谈者讲出了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预先规定了一个记录系统,如规定“不要打架”记为们”分,“反击”记为“2”分,二者之间的中性回答记为“1”分的话,此时按该受谈者的反应可记“O”分。)
例2:
E:“平时您对儿子说话时,下面的哪种可能性较大一一是对他说,‘要保护自己,不要让人家打你’,还是说,‘人家打你你就你他’;还是说‘不要和别人打架’呢?”
(注意:上例中的问题是针对一般人的态度和行为而说的,而本例中是针对受谈者本人的态度,要求受谈者报告本人行为。由于父母不可能记录下自己每一次对儿子说的话,故这种对行为的报告可能并非完全准确。此处提出该问题只是为了了解父母一般的态度与信条。)
R:“嗯,有时我们实在很难作出选择。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孩子只好学会自卫。比方说吧,上星期有3个男孩追打他,我真不明白这些孩子的父母怎么会让他们这么干。
结构性访谈实例摘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