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的耐量实验
小组人员—
王敏,张静雅,李诗雨,魏斌
编辑课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受体缺陷所致的代谢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
是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
分葡萄糖的耐量实验
小组人员—
王敏,张静雅,李诗雨,魏斌
编辑课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受体缺陷所致的代谢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
是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
分类: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
编辑课件
症状:(三多一少)
多饮多食多尿
消瘦
治疗方法:
口服药物治疗
常用的有:化学类有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AGI等;
胰岛素治疗
适应症:
①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
②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编辑课件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编辑课件
临床上OGTT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
(1)无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异常,或偶尔出现糖尿,或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者;
(2)有糖尿病症状,血糖水平不够糖尿病诊断标准者;
(3)妊娠期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糖尿者;
(4)不明原因肾病与视网膜病者。
编辑课件
(5)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者;
(6)屡发皮肤疖肿、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者。
编辑课件
实验目的
掌握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浓度的原理
掌握血糖变化的临床生理意义
掌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原理,适用人群和临床意义。
编辑课件
实验原理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检查人体胰岛素B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正常人进食后血糖都会暂时性升高,30~60分钟后可升到最高峰,,2小时左右又会回到空腹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耐糖现象。
编辑课件
若内分泌失调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则调节功能失常,食入大量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上升,短时间不能恢复到原值,称为耐糖失常现象。所以观察耐糖现象可以了解调节血糖的各种机能是否健全。
编辑课件
血清葡萄糖浓度测定方法
1、GOD-POD法(酶测法)
2、邻甲苯胺法
3、其他方法举例(福林—马尔露斯(Folin-Malmors)超微量法)
编辑课件
1、GOD-POD法:以过氧化物酶作指示酶的偶联酶反应定量法。葡萄糖氧化酶(GOD)利用氧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同时释放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POD)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色素原(如4-氨基安替比林和苯酚),并使色素原氧化成色素,即Trinder反应。红色醌类化合物的生成量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
偶联反应也作偶连反应、耦联反应、氧化偶联,是由两个有机化学单位进行某种化学反应而得到一个有机分子的过程.
编辑课件
反应方程式:
GOD
葡萄糖+O2+H2O————葡萄糖酸+2H2O2
POD
2H2O2+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红色醌类化合物
编辑课件
2、邻甲苯胺法:葡萄糖为一含醛基的己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脱水生成5-羟甲基-2-呋喃甲醛,后者与邻甲苯胺缩合成青色的Suchiff碱。Suchiff碱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成正比与进行同样处理的标准葡萄糖液相比较,即可求出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由于邻甲苯胺只与醛糖作用显色,故此种测定方法不受血液中其他还原物质的干扰,测定时也无需除去血浆或血清中的蛋白质。
编辑课件
反应方程式:
[H+]
葡萄糖——5-羟甲基-2-呋喃甲醛+3H2O
加热
5-羟甲基-2-呋喃甲醛+邻甲苯胺——Schiff碱+H2O
编辑课件
3、其他方法举例
福林—马尔露斯(Folin-Malmors)超微量法:在热碱溶液中的葡萄糖可将高铁氰化钾还原为低铁氰化钾,后者再与硫酸高铁盐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铁(普鲁士蓝),与同样处理的葡萄糖标准液进行比色,即可求出血糖含量。
其反应如下:
编辑课件
血糖测定方法归纳:
血糖的测定方法按测定原理可分为无机化学方法、有机化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三类。此外,还有固相酶法、电化学法及质谱法等。常用的是分光光度法和酶学方法。分光光度法中常见的是邻甲苯胺法,是利用葡萄糖在加热的有机酸溶液中与某些芳香族胺类,可生成有色衍生物这一原理建立的。酶学方法有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脱氢酶法等。(己糖激酶法)原理是用已糖激酶催化葡萄糖同ATP反应,产
《葡萄糖的耐量实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