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骨碎补.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骨碎补(《开宝本草》)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茎。主产于中南、西南、福建、浙江、台湾。原植物生于海拔200米以上的林中岩石或树干上。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活血、止血、续伤。临床用名有骨碎补、猴姜、毛姜、申姜。
【本草汇骨碎补(《开宝本草》)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茎。主产于中南、西南、福建、浙江、台湾。原植物生于海拔200米以上的林中岩石或树干上。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活血、止血、续伤。临床用名有骨碎补、猴姜、毛姜、申姜。
【本草汇言】
《药性论》:使,能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手不收,上热下冷,悉能主之。
《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本草图经》:骨碎补,入妇人血气药。蜀人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裹伤处有效。人药中亦多使。
《本草纲目》:骨碎补,足少阴经药也。故能入骨,入牙,及久泄痢。昔有魏刺史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末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雷公》用此方治耳鸣,耳亦肾之窍也。戴原礼《证治要诀》痢后下虚,不善调养,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致两足痿软,或痛或痹,遂成痢风,宜用独活寄生汤,加虎骨四斤丸,明以骨碎补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之。外用杜牛膝、杉木节、萆薢、白芷、南星煎汤,频频熏洗。此亦从肾虚骨痿而治也。
《本草经疏》:骨碎补得金气,兼得石气,石者水之母也。味苦气温,亦应有辛;好生阴处,故得阴气为多,宜其入足少阴,而主骨、开耳、入血行伤也。开元命名,其义可思矣。甄权用以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手足不收,上热下冷。雷公用以治耳鸣。戴元礼用以治痢风,足痿软。皆入肾强骨之验也。
简误: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本草蒙筌》:味苦,气温。无毒。补骨节伤碎,疗风血积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本名曰胡孙姜,唐明皇以其主折伤甚验,故易名骨碎补也。
《本草乘雅》:味苦走骨,气温暖骨,有火性者,恐生懊恼。骨碎可补,功胜补骨脂矣。不唯胜负有别,即顿渐有殊,形藏亦有宜忌也。补骨脂渐而烈,骨碎补顿而圆,左右平均,转无峻暴之失矣。故温归于右,此生气之本也。协苦性以走骨,自内及外而皮毛。皮毛者,肺之合。自外及内而两肾,功力到时,莫不森荣,互为变化,则五藏之劳可充,五形之极可裨。毋虑气血之不流,伤折之难续,与上热下冷之藏宛形藁,不充不裨者矣。
《药性解》:骨碎补,味苦,性温,无毒,入肾经。主拆伤,补骨碎,去毒风疼痛,固齿牙,疗蚀疮,杀诸虫。
按:骨碎补温而不行,专入肾家,以理骨病,齿者骨之余地,故能固之。又能杀虫者,盖以虫生于湿,今能去毒风而虫之巢穴捣矣,岂能生耶。
《景岳全书》:味微苦,性温平,乃足少阴厥阴肝肾药也。能活血止血,补折伤,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及痢后下虚。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俱宜以四斤丸、补阴药之类佐而用之。或炒熟研末,用猪腰夹煨,空心食之,能治耳鸣及肾虚久痢牙疼。
《本草备要》:补肾,治折伤。
苦温补肾,故治耳鸣,耳鸣必由肾虚。及肾虚久泻。研末,入猪肾煨熟,空心食之。肾主二便,久泻多属肾虚,不可专责脾胃也。肾主骨,故治折伤,以功命名,粥和敷伤处。经曰:肾者胃之关也。前阴利水,后阴利谷。牙痛。炒黑为末,擦牙,咽下亦良。又入厥阴,心包、肝。能破血止血。入血行伤,故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骨碎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onnacon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