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张枞王偲摘要:本文以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三义街这一区域特色保护与规划控制的整合作为实践案例切入点。研究如何在时代发展需求中强化古城特质,以及“多维度”设计思维与方法在古城文脉传承和特色塑造上的体现与运用。
关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张枞王偲摘要:本文以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三义街这一区域特色保护与规划控制的整合作为实践案例切入点。研究如何在时代发展需求中强化古城特质,以及“多维度”设计思维与方法在古城文脉传承和特色塑造上的体现与运用。
关键词:荆州古城:三义街;保护规划:特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2-0078-03
1、项目背景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建议中明确指出:“历史和建筑地区,应包括史前遗址、历史城镇、古城区、古村镇等,保护历史地区,使他们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依据的重要原则。”基于上述条款荆州古城内目前文脉中轴保存较为集中且尚可恢复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就属三义街了。
三义街位于荆州古城拱极门南端,南北走向,北起大北门,南至荆中路,是古城内一条文脉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古街道,整条街巷路面部是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在三义街和荆中路交汇处现在还能看到一座高大的朱红牌坊,残留下仅有的历史遗迹。由于历史上关羽曾镇守荆州达十年之久,后人为了纪念刘、关、张三人的结拜情义而命其名为三义街。但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命运越来越受到来自古城现代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的威胁,通过作者对荆州古城的现场考察发现大量的古建筑群面临毁坏,历史空间形态及肌理结构正逐步改变。为此,保护历史街区,整合古城功能,强化古城特质,改善街区现状,提升城市品牌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剂州古城区域规划整体设计的综合考虑方向,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
2、三义街区域现状分析研究
1)遗迹保存
现存的三义街,街区中轴线保留完整,主要以南北街道为纵向轴线,能明晰地看见古代商业集市的风貌与古城布局特征。街区地界面也保存原有铺设的青石板路,但由于政府管理机制的缺失、民众保护意识的薄弱,经常出现大、重型货车驶于古城楼下导致古城地基负荷加大,大量遗存石板路面出现破裂、断裂的情况。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剧,古城内大量人口的集聚,使有限的古城空间承担了城市的综合职能,造成古城功能与古城空间的错位,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存空间形态与整体风貌结构急需保护与改善。
2)建筑现状
传统民居是任何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三义街曾辉煌于历史的民居却在风雨侵蚀和人们的损毁下荡然无存,目前现有的沿街民居大多是后期重新修建的,虽不为历史建筑但都尽显残损破落,原有的古建筑因年久失修或倒塌或改变原有结构,或采用现代风格,有的建筑破墙开窗安装不锈钢防盗网,外墙立面还贴有现代瓷砖建材等等,这些情景与传统古城风貌极为不协调,破坏了文物建筑原有的特质。由于缺乏保护意识,一些新、改、扩建的沿街建筑在立面形式、建筑材料、建筑色彩方面的统一性、连续性与传统古城街巷格局及视觉景观上发生割裂,建筑尺度、建筑体量与古城传统风格也极不相符。
3)道
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