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
五个主要概念:音调、响度、音色、频率、噪声
一个重要的原理:回声定位原理
本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用;噪音的危害与控制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并不意味着“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的声音可能仍存在于介质中,并继续传播着。
第1讲┃考点聚焦
知识纵横
转换法在声现象中的应用
将不易直接观察的微小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或放大法。如图4-1所示,通过微小物体是否被弹起及弹起幅度的大小,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图4-1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3 声波
知识点4 声速(看材料)
通过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固体传播的快,气体传播的慢;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声音在空气中(15度)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知识点5 回声
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声源的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传入耳朵,人们就会听到回声。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练习题
例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没有听到发声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 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例2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 )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在真空中声音传播很慢C 真空不能传声 D 物体在真空中不能振动
A
C
例3 在敲大钟时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原因是( )
A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B 大钟的回声
C 大钟仍在振动
D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是空气仍在振动
例4 自行车的车铃响时,用手握住车龄就听不到铃声了,这是因为( )
A 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完全吸收了
B 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了
C 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C
C
例5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 )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例6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接,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涛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
树叶
管内空气(或空气柱)
振动
空气
例7 下列选项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伞上的“哒哒”声
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例8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
A 固体能传播声音 B 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C 固体传播声音传播的快
D固体传播声音传播的慢
C
AC
例9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长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A 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 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 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 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例10 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D
敲击铁管时发出的声音分别通过铁管、
水和空气传播,通常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
然后听到水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空气传来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