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建设关键词解读.doc武汉城市圈建设关键词解读
【摘要】2007年底,武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申请成功,以“两型两化”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建设即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在这样一个全国各地大力申请改革实验区的时期,武汉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履行两型社会建设以促进自身发展?本文对申请报告中一些关键词进行解读,并就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字】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兴城市化新型工业化
2007年12月7日,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综改区。从2003年第一次以“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名义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整整4年的时间,一直期盼“将中部塌陷的帽子扔到长江里”的湖北人,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武汉城市圈区位优势明显:是传统老工业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商业发达,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熟练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丰富。但武汉城市圈的劣势也同样明显:下岗职工多,人均收入低,知名品牌少,中小企业多,试验区中纳入武汉城市圈的8个周边城市之间存在着同质竞争,武汉“一城独大”且辐射力不强。这也是中西部以至全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武汉城市圈要想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式发展道路。
武汉城市圈在申报过程中提出以“两型两化”为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以此探索在资源、环境、人口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的提法及用词,本文在此一一解读。
一、资源节约型
武汉过去走的是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水体保护问题突出。以后无论是在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还是消除城乡和区域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方面,都要以“两型社会”为大前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综合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提法与近年国家大力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极为类似,都强调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意持续性和资源利用效率。这一提法很有先见之明,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能源危机不断加剧,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二、环境友好型
对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我们大多深有体会。改革开放初期,外国制造业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受早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影响,环境问题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近年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创建“两型社会”就必须创新环保机制,依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确定优先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补偿和约束政策。武汉城市圈要统筹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发展,一部分传统的基础行业必然会搬迁。幸存的企业如果不在环境保护、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必然会被发展越来越深入的武汉城市圈淘汰,这也是我们近年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新兴城市化
传统城市化道路以制造业等重工业、第二产业为龙头,而新型城市化更注重二、三产业,即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传统城市化吸附周边农村的优质资源,如劳动力和环境资源,却
武汉城市圈建设关键词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